看到北京各區中考成績分佈圖,我震驚到了!

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衆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今天北京中考成績放榜,看到各城區分數段人數的統計,我驚呆了。

左邊的是去年的中考數據,右邊是今年的中考數據,一眼看過去的結論就是:全北京衝到金字塔尖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就拿海淀來說:

今年中考660分及以上人數有71人;

去年650分以上205人,今年有930人;

去年645分以上773人,今年有1857人;

去年640分以上1896人,今年有2985人。

看這個數據,基本每個分數段的人數都在翻倍增長,甚至高分的650分以上,直接翻了4倍多!

而且不光是海淀,今年北京大部分區域中考成績高分段人數全面上漲,從原來一大片空白,到現在高分檔人數滿滿當當,真的很震撼。

我認爲這次高分翻倍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今年中考總分是670分,比去年多了10分;另一方面也真的說明大家依然在卷。

中考分數上調之後,估計今年很多區學校的錄取分線也會整體上漲,對於普娃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

機會在於普通孩子和學霸之間的差距逐漸變小,原來塔尖的人可能只有三五個,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有機會入列,只要提前看清方向,做好規劃變成學霸非常有可能。

同時對於北京孩子的挑戰更大,短短几分的差距,孩子的能力可能差的不大,但可以選擇的學校就完全不一樣了,確實非常現實,也非常殘酷。

而且今年是北京中考全科開考的最後一年,到了明年, 小四門(生物、地理、化學、歷史)就不會計入中考總分,成績會以等級的形式呈現,中招方式也是個未知數。

不管怎麼說,教育本身就一直在變,所以政策的變化對孩子本身的底層能力影響不大,反而看完這個成績趨勢,可能牛娃的壓力遠大於普通孩子。

所以反向去思考,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普通的孩子,怎麼抓住機會去逆襲成爲“新”的學霸。

差不多2年前,我開始接觸各種牛娃、學霸和他們的家長、老師。

接觸的孩子越多,我越來越發現傳說中的牛娃、狀元、天才等等和我們認知裡的學霸完全不一樣。

以前我們總覺得學霸就是埋頭學習,花的時間比別的孩子多,學的東西比別的孩子深,大部分精力都撲在學習考試上,總之付出的一定是常人不可及的。

實際上,大部分這些學霸全都是學業能出成績,興趣愛好也不少,生活和學習能非常好地平衡和協調。與其說他們在學習上付出得多,不如說是贏在了高效上。

前段時間和北大學霸,天天練創始人王一帆老師聊天,他用一句話就總結出了學霸之所以能成爲學霸的核心:

小學吃得快

初中吃得完

高中挑着吃

採訪視頻我也放在這裡,大家可以通過視頻快速瞭解這三句話的含義。今天文章我也會用文字跟大家詳細解讀。

剛好明天早上我也邀請了王一帆老師本人到直播間,大家可以來直播間聽王一帆老師親自給大家解讀這句話的含金量,王老師同時也會跟大家分享更多的暑假學習乾貨,同時還有天天練打卡返獎學金活動的返場,這次返場非常難得,想在暑假讓孩子用上天天練的媽媽們一定不要錯過。

直播週三(7月10日)早上8點20開始,大家記得預約

說回今天的話題。 我之前聽一個北京東城的初一媽媽說,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寫作業得寫到一點鐘,而且在班級裡是很普遍的現象。

王老師說不光是在北京,他妹妹在鄭州學習成績年級第二,每天晚上下課8點半,回家還得做一個半小時作業。

在他看來,年級第二,天天考99分的的孩子回家還在做基礎的作業一定是有問題的。

甚至極端地說學校裡故意佈置很多作業,讓孩子比同齡人更晚睡覺,這是學校和老師的無能。

因爲學 習一定不能吃大鍋飯,因爲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目標也不同,只有在對應的階段,給到對應水平的解決方案,才能讓每個孩子的學習效率提上來,無限接近自己的目標。

吃得快、吃得完、挑着吃,就是小學、初中和高中孩子能領先於同齡人的9字箴言。

小學不比“吃”得多

而是比“吃”得快

幼兒園和小學期間,是孩子學習生涯裡時間最充足的階段,所以很多家長第一步就把目標弄錯了。

爲了讓孩子“吃”更多,報各種興趣班,課外班,學校裡的內容也緊趕慢趕往前撲,一方面怕跟不上別人的腳步,另一方面還擔心耽誤了孩子的潛力。

包括我自己在內都進入過這個誤區,給圖圖報過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還有線下的培訓機構,網課,等到了高年級之後,又不得不砍掉一些沒必要的內容。

事實上,小學真正比得不是“吃”得多,或者“吃”得完,因爲孩子的時間是一樣的,你能學10門,別人也能學10門,學科難度也不大,每個孩子都能吃完。

小學真正培養的,是孩子是不是能“吃”得快並且不會被噎着。

我們都知道,學校裡教孩子題目,第一個要求就是要完成的精準,題目要做對,但家長都很容易忽略“完成的要快”這一點。

小學的成績一般都很難拉開非常大的差距,很多優秀的孩子都能考滿分,這個時候滿分就不是分辨能力的點,關鍵在於拿到滿分的時間。

因爲有且只有在小學,孩子的時間是超量的,孩子可以用10倍的時間做1倍的事情,到了初高中就不是了。

所以小學的孩子一定要有時間觀念,到點按時完成作業,按時交卷一定是第一位。

但現在很多公立學校的問題,就是在小學階段,給孩子佈置的作業和學習任務都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如果大家都做同樣的作業,一定會有比較弱的孩子做不了難題,很優秀的孩子還在做特別基礎的題,這件事在小學不大明顯,所以容易被忽略。

所以在課堂後就需要家長去根據孩子的水平對症提高, 孩子在學校裡一遍就能完成複習的,就不要上課外班再學一遍, 在學校裡當堂就能聽懂的,就不要回家再聽一遍。

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地方去,底子打不好就反覆鍛鍊基礎,基礎很夯實,就拔高。

只有這樣,孩子到了初中需要“日吞十蛋”的時候,才能不掉隊。

初中“吃”得完

高中挑着“吃”

初中和小學最大的區別是,在一切不變的情況下,孩子要學的內容多大概6-10倍。所以如果真的以“吃飯”來衡量,能不能吃完就是最大的考驗。

孩子到了初中,能把所有學習的內容都“吃”完“吃”透就是非常優秀的。但是能“吃”完是一種能力,如果“吃”不下能吐出來一部分,也是需要膽識的。

初中要學會打包和總結,因爲小學的題目很簡單,但初中學的不是題目,而是“題模”,也就是很多媽媽們說的母題,而且初中的題量可能是小學的10倍。

所以想要精準的“吃”到大菜的口味,一定不是去無效刷題。

怎麼能找到“大菜”呢,一定要重視兩類題型。

第一類,就是課本的題目。課本上的題目一般就是經典題,雖然它不會出現在考試上,但它的本質其實是給考試搭梯子,讓孩子從知識點能慢慢遷移到題目上。

俗話說, 書上一粒沙,考試撒哈拉,書上給你麪粉,考試要你包包子。

考試難就是因爲大家理解錯了課本的意義,課本的題要做,但不能只做課本的題,因爲它只是嫁接考試的一座橋,更高的知識點一定是在課本外面。

第二類,重點要做的不是母題,而是真題。

母題是歷年的高頻考點,每一年都會考的東西,是不變的。沒有時效性,十年前的題目和今天的母題是一樣的。 所以要知道它,但沒必要花全部的時間去做它。

要重點做的是真題,精準題。也就是今年的考型,去年的考型。

母題是一樣的,但真題是千變萬化的,孩子通過做真題也能瞭解更多題目的靈活變化,也能打開自己的思路。

所以如果初中的孩子能很好的區分出什麼是經典題、母題和真題,反而做練習的量會變少。

當老師讓買練習冊的時候,其中有經典題型的,可能就是母題;其中有某個地方的套卷,它就屬於真題。

到了高中,就不是什麼都得吃“完”,“挑”着吃纔是重點。

所謂“挑”着吃,就是無用的和吃過的不吃,吃真正對自己有營養,能快速“長個”的東西。

王老師說他高中的時候,和數學老師溝通後可以不做作業,條件是可以保證數學100分,或者都拿95分以上。

高中的老師會分段的佈置作業和任務,比如你能保證在95分以上,你就可以不去做每日一練,可以不去記筆記。

但如果你分數在80分以下,作業就必須做,基礎的題目也一個不能少。

高中要面對高考前的選拔,如果大家都吃大鍋飯,學習目標都一樣,那只有差和普通,不會有好。

所以王老師說,他的很多同學、朋友能上北大、清華的那些學霸們,要麼是給自己開了小竈,要麼是自己做了“挑食”的舉動。

最後還是要和大家說一句,雖然學霸有天才,但也有很多都是普通孩子逐漸逆襲過來的。

很多家長就是太焦慮纔會搞不清孩子的階段任務和目標,當我們放鬆下來,看清孩子的能力和目標,學習的事兒真的沒有那麼難。

明天7月10日(週三)上午8:20,我會給大家講講孩子怎麼利用好暑假學好校內學科,並且還會給大家帶來海淀牛娃都在用的學習神器“天天練”的限時活動,大家可以提前預約直播間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