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不接受建議的父母 不代表就是「頑固」
與父母意見對立時,應該先冷靜詢問他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意見,儘可能經過邏輯思考後,再下判斷會比較妥當。(示意圖/Shutterstock)
「在國外拜師學做甜點的兒子要回國繼承家裡的店了。」
某家西點店老闆滿臉笑容這麼告訴我。我不但認識老闆,也認識他的兒子,得知這件事時,我就像爲自己的事一樣開心。
沒想到,幾星期後再次造訪那間店,只看到老闆一臉鬱鬱寡歡,卻沒看到應該在店裡的兒子。
「咦?令郎呢?」我這麼問,老闆纔不好意思地說:「他在廚房做他自己的事啦。」說完,老闆才把兒子叫出來。兒子一出來,老闆自己卻躲到裡面去,任誰一看就知道兩人鬧僵了。
雖然這麼做或許太多管閒事,但我還是詢問老闆兒子「發生什麼事了」。原來父子倆對西點店的經營方向有不同意見,而起了衝突。兒子的想法是「爲了爭取年輕女性客羣,想導入最新技術,製作精緻西點,並且增加點心品項」;然而老闆卻認爲「我們家的店之所以能經營這麼久,就是因爲不模仿任何人,口味維持不變。跟隨流行做那些到處都有的西點,反而會讓常客無法接受。此外,製作精緻西點太耗費成本與人力,所以維持至今的品項照舊就好」,堅持不肯退讓。
我不知道誰的意見才正確,所以對西點店未來的方向無從置喙。但當老闆兒子說:「老爸比以前更頑固了,真拿他沒辦法!這是他上了年紀的關係嗎?真希望他不要那麼頑固,應該聽聽我的意見纔對!」我聽完之後也告訴他:「你這麼說有點過份了,令尊白手起家創立了這間店,你應該也多聽取他的意見才行。」
我知道很多親子關係之所以出現裂痕,都是因爲子女抱持強烈的偏見,認爲「父母上了年紀之後,就應該要聽子女的話」的緣故。
雖然俗話說:「老來從子。」但老闆守護這間店至今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多年來一定累積了許多經營的經驗與訣竅。光用一句「頑固」就忽略這一切,未免太過蠻橫,特別在商業上,這樣輕率的思考也確實很危險。
舉個例子,要是老闆兒子被投資者或上司說「你的計劃在執行面上有困難,太耗費成本與人力」,他一定會重新考慮吧。現在只因說這些話的人是父親,就瞬間失去冷靜的判斷力,一味認定「老爸就是頑固不靈、老古板」,真教人難以置信。
總而言之,與父母意見對立時,應該先冷靜詢問他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意見,儘可能經過邏輯思考後,再下判斷會比較妥當。
(本文摘自《與父母相處不內傷》/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保阪隆
一九五二年生於日本山梨縣。精神科醫生。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進入該大學醫院精神科任職。曾前往美國加州大學留學,並任教於東海大學醫學院,也曾擔任聖路加國際醫院精神腫瘤學系主任。
現任保阪精神科診所所長、聖路加國際醫院醫學教育顧問。在行醫之餘,也出版《幸福優雅的老後》、《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出完美人生》等多本著作。
《與父母相處不內傷》/ 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