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狂人葉國富的一場豪賭

文|楊亞飛

編輯|喬芊

2013年,湖北商人葉國富創辦名創優品時,電商世界已經如火如荼。但葉國富還是選擇做“傳統”的線下生意,因爲他“還是對開店更有感覺”。

熱愛開店的葉國富有很多執念,比如把賣低價小商品的名創優品帶到高端商場。在出差間隙,他會拜訪附近的高端商場,希望後者能夠開綠燈,但由於品牌調性和細節條款,他沒少碰壁。

葉國富的另一個執念是,要做出一家中國版Costco,此前他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對Costco的推崇,曾說名創在他們面前還是小學生。

而收購永輝,讓他看到了同時完成以上兩件事的可能性。

在收購公告後的電話會議上,當被問到名創如何運營和協同時,他提到全國Top1000的商場,對名創的認可度還不夠。而藉助永輝,名創可以更好地影響商圈,以及爭取最好的位置和租金條件。葉國富將這比喻成,“類似於Zara帶動inditex的其他子品牌。”

但這條收購消息一出,市場的態度卻大相逕庭:公告後首個交易日,名創美股收盤跌超16%,市值蒸發8.59億美元,港股開盤後更是一度跌超37%。另一邊的永輝超市,則直接收穫一字漲停。

投資者對這筆交易的質疑集中在,爲何要花如此多的錢投資一家傳統超市。根據公告,名創計劃花費62.7億元買下永輝29.4%的股份,交易後將成爲後者第一大股東。這幾乎傾其全力,名創目前賬上的現金接近70億元。

葉國富給出的回答是,永輝已經到了業績拐點,“未來一兩年會有比較大的改善,時機已經到了”。而在他的個人社交賬號上,答案更乾脆——大家都看不懂就對了,如果看得懂我就錯了。

讓葉國富下決心“抄底”永輝,源於幾次線下考察。先是7月30號,他跑去鄭州看了胖東來調改的第一家永輝門店,下午4點到,他在那裡坐了一個晚上。之後又跑到許昌考察胖東來,再返回鄭州已是兩天後的下午2點,依舊是人山人海。葉國富想的是,“這個店如果是我的有多好。”等到一週後,再去看第二家永輝調改店後,他覺得這是巨大的機會。

但這筆交易的出售方就沒有葉國富這麼樂觀,永輝更像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此次出售方之一的牛奶國際,是在2014年斥資56.9億元買下20%股份,成本爲7元/股。而後2015年,京東更是作價43.1億元買下10%的股份,顯然幾乎都是“割肉”套現。而在名創優品收購交易完成後,牛奶國際全部清倉,京東也僅剩2.94%的股權。

名創優品收購前後,交易各方永輝持股變化

一位零售行業投資人告訴36氪,按照公開市值來看,名創的收購價格確實便宜,但佔股接近三成,公告中又提到不會控制永輝,“這種高股份和低話語權不太正常”。另外,名創和永輝的共同股東都有騰訊,牛奶公司退出後,如果沒有新的投資者,永輝市值可能完全崩潰,對於騰訊來說將是重大投資損失,“名創的出手或許也有託底成分”。

胖東來模式對於永輝的調改空間,是葉國富口中的投資核心判斷。他在電話會議上說,零售未來只有低價和特色兩條路,名創、山姆和costco是特色零售,但胖東來模式還要更優秀。此番收購永輝,看起來更像是押寶胖東來在永輝全國門店的複製。

胖東來對於永輝的幫助,的確立竿見影。第一家調改店開業後首個完整月,日均銷售額達到187萬元,是調改前的13.9倍,第二家調改店開業半個多月,業績達到調改前的8.2倍。這之後,永輝還宣佈首批調改門店將延伸到全國10個城市。

在產品側,永輝學習胖東來學的很徹底,商品整體“胖東來化”。新開業的第三家調改店,調改梳理後商品結構達到胖東來商品結構的90%以上,幾乎整個推倒重來。

這種調改幾乎救了永輝一命。在這之前,這家超市連鎖深陷經營泥沼,股價從最高逾11元跌至最低2元,2023年歸母淨虧損13.29億元,淨減少33家店。今年上半年還在繼續關店,淨減少57家店。

這一系列門店調改,還未明顯改善業績,但已經拉動了股價,8月永輝曾收穫兩個漲停板。不過,對於接下來胖東來模式的輸出,並非所有人都像葉國富那麼有信心。

一位接近永輝的商場人士告訴36氪,胖東來跟永輝本質是兩套生意邏輯,胖東來的經營體系還只是侷限於許昌,而永輝則是大連鎖、強供應鏈的大型商超。此外,當下的“永輝胖東來化”也只體現在兩點,一是佈局、服務、紀律的調改,二是引入胖東來自有產品,只是“噱頭到位了”。

一位超市大賣場的行業人士告訴36氪,從2009年到今天,胖東來模式沒有誰真正學會。成功複製只存在於少數的地方市場,“低線市場,或者做的久的且在當地有好口碑的零售商才行。”

相比於胖東來化的調改,外界更關心的是,名創花了如此多的錢,能否跟永輝有直接業務協同。

在收購永輝之前,名創實現了業績的連續高增長,截至今年上半年,名創全球門店增至6868家,TOP TOY門店數增至195家,上半年GMV達到145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5%,且在出海方面表現出色,海外門店數已經達到2753家。

成熟的IP運作,是名創的增長密碼,也讓他們一度被類比泡泡瑪特,而名創的長期目標是打造“世界第一的IP設計零售集團。”

在出海的成功,證明了名創把IP和供應鏈帶到永輝的可能。相比於國內,名創海外門店大部分是代理門店,即是與具有當地資源的代理商合作,名創輸出IP和供應鏈。

在一位消費投資人看來,這種IP化的產品形式做海外輸出時,會讓當地消費者感覺到高性價比,“一根手機數據線加個IP賣10美元,在國內覺得很貴,但在歐美會覺得很便宜。”

IP的加成帶來的溢價空間明顯。據國海證券,名創《芭比》聯名產品平均溢價爲10.3元,溢價比率爲44.8%。銷售拉動則是另一方面,此前今年3月,名創跟日本IP chiikawa推出主題快閃上海靜安大悅城首站,單店10小時銷售額268萬。

對於永輝而言,過去大賣場的黃金時期,是通過低毛利生鮮引流,高毛利零售商品高毛利做高整體毛利。但電商、社區團購以及直播的持續衝擊,這種經營形式已經難以爲繼。2024年上半年,永輝綜合毛利率僅21.58%,而名創同期毛利率是他們的兩倍。

名創也有意將IP引入永輝商品體系,計劃幫助永輝發力自有品牌,對標山姆、costco和胖東來。在電話會議上,名創方面表示,永輝自有產品差異化不強,毛利率較低,而名創最擅長做這方面。

不過,二者產品品類區別明顯,前者是以化妝品、日用百貨爲主,而後者則是生鮮大賣場,這也讓IP協同看起來有很多不確定性。

前述行業人士告訴36氪,名創和永輝,要想真正做到業務協同,必須要有一個人“絕對放權”,名創需要有完全的話語權才能徹底推行下去。另一個問題在於,名創對於生鮮領域,以及除了日化之外的快消品領域,都沒有深耕過,實際的推行效果存在未知數。

一位曾幫永輝做過自有品牌開發的行業人士告訴36氪,名創與永輝的合作本身有很多機會,但由於這是兩個不同的零售商,商業邏輯和消費目標羣體明顯不同,“需要進行重大變革。”

從日化百貨跨界到生鮮食品,名創要想通過永輝復刻costco,商品開發的節奏恐怕也要放緩。據36氪瞭解,山姆會員商店和costco的商品每年更新率僅5%-10%,而名創的更新率要到20%以上。“這種更新率在小店可以玩轉,但永輝這種大超市不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