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上班「做事變拖拉」反而有益健康 教授掛保證

▲面對不想做的事項,很多人常拖到最後一刻才進行。(圖/pakutaso,以下同)

編輯/藉藉

近期許多人防疫所以在家上班,反而啓動了「拖拉因子」,沒有主管在旁邊催促或讓人振奮精神的辦公桌,對於工作要交的報告文書資料等,反而變得懶懶散散,整理桌子、買甜點狂嗑、LINE跟朋友聊完天后,才願意打開文字檔想標題,雖然這項舉動看似怠惰、缺乏紀律,但心理學家卻表示,這樣的舉動其實對你有益

紐約時報》日前刊載的一篇文章指出,面對不想做的事情拖拖拉拉,其實是你的心裡管理情緒的一種方式,避免陷入更負面情況中,這是很邏輯也是合理的做法。

▲心理學家表示,這樣的拖拖拉拉其實是在舒緩負面情緒的方式。

位於加拿大的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教授Tim Pychyl解釋這樣的狀況,不是時間管理有問題,而是跟情緒的調節機制有關

仔細分析一下,你總是拖到最後一刻纔去面對的事,通常原因不是因爲你「懶惰」或「倦怠」,而是這件事情讓你「不開心」、「不想面對」,會讓你心情變差是主要的因素,這樣的調節機制來自舒緩情緒的需求。

▲不要總是責怪自己的性格,試圖找出心情不好的原因。

所以,當你試圖讓情緒比較舒緩、而採取拖拖拉拉的行爲時,不要再對自己生氣,覺得個性缺乏紀律、懶惰怠惰而責罵自己,只會增加負面情緒,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若不想總是在最後一刻完成重要的事,或是拖累整體同事的進度的話,建議找出讓自己不快的原因,用正面的態度排遣負面情緒,或是決定完成這件事後,給自己一個獎勵,用鼓勵來強化面對這件事的動力,之後纔會越來越有效率

► 6月星巴克外帶「110元咖啡變66元」 不用找人買一送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