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太陽表面近800萬公里,探測器拍到奇幻的一幕,刷新人類認知

太陽是一個充滿神秘和危險的天體,太陽系的命運被太陽牢牢的握在手裡,它所釋放的強大能量和物質能夠給人類帶來光和熱的同時,也極有可能輕鬆的被它毀滅。人類想真正的瞭解它,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奇蹟發生了!在目前人類向外太空發射的衆多探測器中,一個名爲帕克的探測器以每小時635266公里,閃電般地速度,讓人類看到了太陽奇幻的一面。

帕克探測器的“近日”原理

帕克探測器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於2018年8月發射,主要任務是在2025年前完成繞太陽飛行24次,並記錄有關太陽的信息,傳導回地球。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努爾·拉烏菲曾說:這對(帕克探測器)全人類來說都是一項偉大的成就,這就像1969年的登月一樣。

有靠近太陽經驗的朋友們都知道,想要靠近太陽是很困難的,受地球引力的影響,探測器勢必也會跟着地球繞太陽公轉,根本不可能靠近太陽。如果你認爲依靠太陽強大的引力,就能把探測器“吸”過去,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探測器藉助其他恆星的“引力彈弓”爲自己減速,從而使自己軌道的近日點逐漸靠近太陽。

2021年4月,帕克探測器就成功藉助了金星的“引力彈弓”爲自己減速,在成功穿過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後,拍攝並傳回了大量的觀測數據。其中,有一段影像刷新了人類的認知。

發現KHI

以下這段影像是帕克探測器利用它的“寬視場成像儀”在穿越日冕時所拍攝到的,當時帕克在離太陽表面僅800萬公里左右,相當於太陽半徑的11.5倍的位置,發現日冕拋射物之中存在着一個旋渦狀的結構“呼嘯而過”,考慮到太陽的體積,不難想象出這個漩渦狀結構的巨大,它究竟是什麼呢?

科學家通過深入的研究後得出結論:這是一種被稱之爲“開爾文·亥姆霍茲不穩定性”的現象,簡稱“KHI”。

“KHI”其實很常見,是流體動力學的一種現象。當風吹過水麪,空氣和水的流速不同時,它們的接觸面就會出現“KHI”,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風在水面上形成了波浪。同理,當風吹過雲層時,就可能會泛起波浪狀的雲朵。

需要知道的是,太陽在發光發熱的同時會不停地向四面八方釋放出大量的高速帶電粒子流,被稱爲“太陽風”。而日冕拋射物其實就是由大量的等離子體物質構成,因此“太陽風”和日冕拋射物,都被認定爲是流體。

當它們之間的速度差足夠大時,就會引發“KHI”的出現,當它們的接觸面越來越不穩定時,可能就會形成漩渦。

科學家表示,如果這種推測在後續的研究當中得到證實,那麼將會是人類第一次在日冕拋射物中發現“KHI”,可謂是刷新了人類的認知。

按照帕克探測器的飛行計劃,在2025年的時候,它將會飛越金星一次,屆時它會利用金星的“引力彈弓”進一步降低自己軌道的近日點高度,很可能實現與太陽表面距離僅爲9.5個太陽半徑的目標。此時將會給人類帶來更多有關太陽的新發現,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