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兵推效果多好?學者專家高度存疑

陳沖表示金融兵推,也就是所謂的Financial war game,現在談都言之過早,因爲具體的情境並沒有被聚焦,沙盤推演之前一定都必須先把「scenario」確定。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海情勢緊張,「金融兵推」成爲話題,據瞭解,去年國安會就曾經找金管會、央行、財政部、經濟部、數位部等部會,召開因應戰時方案的相關跨部會議,其中,金管會所負責的,就是維持「金融營運及服務不中斷」。

據知情人士透露,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去年十月就曾親自出馬,率領金管會多位一級局長處長分批召來大型銀行,針對營運持續計劃及核心資料保全兩大重點聽取專案報告。臺灣有六家「大到不能倒的銀行」(D-SIBs),包括中信、國泰、富邦、兆豐、一銀、合庫等六家銀行,已陸續分批向金管會提出簡報,都由董總級的高層帶隊赴金管會,主委亦率所有金管會高層官員一字排開詳細聽取,重要性及敏感性由此可見。

據指出,在整個金管會聽取簡報的過程當中,如何讓客戶的資料能夠在第三地有效備援,最在意的就是一旦碰到「極端情境」,亦即發生戰爭時,金融業者如何能滿足民衆的「基本需求」,尤其是「提款」的服務,不能讓民衆在極端情境之下拿不到錢,生活開銷支出面臨衝擊,對此府院亦高度重視。

多家大型銀行都曾向金管會建議,即使戰爭因爲銀行分行建物這些被摧毀,而使得金融服務無法繼續提供,但在戰時客戶資料的保存仍非常重要,尤其是烏克蘭的經驗帶來很多啓發,一家金融業高層指出,正因爲如此,金管會才積極推動「上雲」,並且大幅鬆綁許多與資料放在雲端相關的法規限制,例如,許多銀行現在都往新加坡尋找第三地系統和資料雙雙備援的方式進行,將系統或資料存放在境外公有云,是目前被認爲最安全、最重要的因應措施,包括境外資料中心,核心主機及周邊系統都可放在公有云之上。

此外,數位部正在進行的one web「低軌衛星」,也是在爲此作準備,屆時可以和金融業的運維計劃互相搭配。

關於極端情境的資料與保全,根據大型銀行規畫,國內已經有主中心、備援中心,現在要找的是「第三地中心」,一旦臺灣若發生極端情境,使主中心、備援中心無法運作,甚至被摧毀,但在此之前,銀行會把所有的資料,送到第三地雲端,這些資料雖然尚無法直接在雲上面運用,但可以保存在上面,等這種極端情境消失、系統重建之後,就可把資料拿回來重新透過臺灣的系統運作、恢復正常使用。

至於屆時如何滿足民衆的「提款」服務,最有可能的作法,是把民衆帳戶餘額的資料送到雲上面,倘若對外海纜還可以通,結合數位部的本土化低軌衛星,此時,在資料被公有云保存的前提之下,民衆有手機,就可提供金融服務,但也可能回到50年前沒有電腦的時代,由銀行用「人工記帳」、保存報表的方式,爲民衆提款。

然而,所謂的「金融兵推」能否發揮效果,不少學者專家對此仍高度存疑。其中,一路從金融局基層作起,曾擔任金管會主委、閣揆的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就直言,金融兵推,也就是所謂的 Financial war game,現在談都言之過早,因爲具體的情境並沒有被聚焦,沙盤推演之前一定都必須先把「scenario」(場景)確定。

除此之外,陳沖也表示,政府發債也不見得有用:「因爲要看有沒有人要買?」而且戰時政府要讓投資人敢來買,一定要給更高的利率,需要這樣嗎?

陳沖坦言,戰時的變數太大,很多是無法透過兵推來解決。就如同擠兌,他表示,擠兌是人心的問題,而且恐慌會傳染,連運用總統命令等方式,包括限額提款等,都沒有用,而且,根據過去在臺灣或其他國家發生的經驗,限額提款的方式更爲可怕,會讓更多人因爲恐慌而加速讓金融機構資金流出,80年代初期多個國家,連中國大陸都曾經有這種情況,臺灣基層金融過去也曾經發生擠兌。

陳沖更進而指出,現在臺灣整個存款規模有40兆,但印出來的鈔票不到2兆,倘若戰時發生擠兌讓錢全部都要提出來:「連中央銀行都來不及印鈔!」

政大商學院特聘教授周冠男則認爲,金融兵推還有一個限制,一旦發生戰爭,不只是銀行硬體設施例如分行被損毀,即使銀行還沒被炸,但銀行員都逃難去了,亦即民衆想上門銀行,也不見得找得到人提供服務,根本找不到銀行可以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