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家|丁志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作者:丁志勇,北京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賦予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時代使命。金融監管總局深入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出臺《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指導金融機構落實落地科技金融大文章。金融機構響應國家發展戰略,落實監管政策部署,蓄力國家科技創新,錨定關鍵領域環節,積極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持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金融發展模式。
一、科技金融宏觀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一)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今年以來,我國不斷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推動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第一,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路徑逐步明確。2024年5月,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對銀行保險機構統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明確要求,進行全面部署。2024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科技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構建了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政策的總體框架。第二,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區域佈局持續清晰。202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重點地區科技金融服務的通知》,指導推動北京市、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等科技要素密集和科學技術領先地區做好科技金融服務,鼓勵科技金融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
(二)金融工具更加精準。第一,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在以銀行爲主導的間接融資市場,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激勵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企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信貸支持。有效引導了金融機構增加對初創期企業的金融支持,更好滿足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領域的融資需求,助力企業加速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增強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設立科技信貸風險補償基金。不少地區設立科技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對科技金融產品創新給予財政獎補。
(三)融資方式日益多元。在直接融資市場,“接力式”服務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效能持續增強,科技金融多元化服務體系正在加速形成,爲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充足的資金支持。
第一,股權融資。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科創板、新三板、創業板等市場層次的完善,提供了不同類型和規模的科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通道。截至2024年8月31日,科創板上市企業已達到574家,涵蓋多個“硬科技”領域,體現了其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的獨特作用。
第二,科創類債券。我國已建立科創類債券註冊發行綠色通道,發行規模持續提升。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11月12日,本年度交易所市場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規模合計5007.71億元,同比增長68.75%。其中,以AAA級高信用等級債券爲主,發行規模佔比超過九成。
第三,科創票據。2023年7月,交易商協會創新科創債品種,推出混合型科創票據,混合型票據更加貼合科創企業特色,圍繞條款和增信方式進行創新,注重股債聯動,提升科創企業發債融資的可得性和債券投資者的積極性。截至2024年7月17日,中國銀行間交易市場協會支持發行科創票據超8800億元。
第四,政府引導基金。當前,我國部分省份已經推出覆蓋了企業全週期的引導基金,天使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及適合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產業引導基金,呈現體系化發展態勢。根據母基金研究中心《2024年上半年中國母基金全景報告》數據,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國政府引導基金有318家,管理規模達到4.52萬億人民幣,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爲主導的基金規模佔比達50%。
(四)融資規模明顯提升。在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雙輪”驅動支持下,過去5年,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額不斷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餘額以及中長期貸款餘額均突破2.5萬億元大關,獲貸率從14%增長至47%,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速近年來均超30%。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本外幣貸款餘額分別爲3.19萬億元和16.03萬億元,同比增長率達20.8%和9%,獲得貸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爲26.21萬家和25.79萬家。不斷增長的數字反映出科技型企業融資環境的改善,也體現了我國金融體系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力支持,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二、商業銀行特色服務模式加速形成
(一)創新產品供給,服務企業全生命週期。商業銀行改變傳統信貸模式,重構科技創新企業價值評價體系,根據企業核心技術、人才隊伍、科研實力、發展前景等軟實力,推出一系列信貸產品,滿足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企業差異化融資需求,有效緩解科技企業融資難題。
第一,創設契合科技企業融資需求的信貸產品。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固定資產缺乏、擁有專利等輕資產較多的特點,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產品,服務科技企業3.7萬家。針對科技創新企業資金投入大、不確定性高、投資週期長等特點,創新“商業秘密保險”“知識產權被侵權損失保險”“網絡安全保險”等產品,覆蓋企業研究開發、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全週期,有效分散科技創新活動風險。
第二,創設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的信貸產品。商業銀行根據科技企業成長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構建全生命週期產品體系。針對初創期科技企業,匹配創業貸、小額信用貸等標準化信貸產品;針對成長期企業,運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用貸款等特色產品提升信貸靈活性;針對成熟期企業,推廣供應鏈金融產品、VC/PE貸款產品;針對上市期企業,匹配債券承銷、現金管理等產品。北京銀行致力於打造“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的銀行”,以“基石計劃”“揚帆計劃”“倍增計劃”爲抓手,構建全產品、全流程、全方位的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體系,成爲陪伴企業全生命週期成長的金融夥伴。
第三,創設適配不同類型科技企業的信貸產品。商業銀行鍼對小型科技企業、中型科技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端製造企業等各類高新高質主體,精準客戶畫像,開發專精特新成長貸、小巨人貸、技改創新貸、單項冠軍貸等定製化金融產品。北京銀行堅定不移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推出專精特新企業專屬線上信貸產品“領航e貸”,累計爲超5400戶“專精特新”企業發放貸款超750億元,同時以“金粒e貸”涵養國家高新、創新型中小企業客戶,服務“專精特新”成長全週期。
(二)優化服務模式,構建科技金融生態圈。商業銀行結合科技企業不同階段的經營特點、風險特徵和資金需求,設立專營機構,創新“貸款+直接投資”“商行+多元化金融”“融資+融智”等服務模式,打造科技企業全方位服務生態鏈條。
第一,健全專營組織架構,精準對接科技企業融資需求。目前,商業銀行普遍建立“總部+區域科創中心+科技支行”的組織模式,總部設立科技金融中心,分行成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支行成立科技特色支行,依託總、分、支三級聯動,從機構建設、人員配置、特色產品、盡職免責等多維度提供綜合化、專業化金融服務。北京銀行完善總分支三級聯動組織架構,總行設立科創金融中心,統籌開展科技金融重點工作、分行設立專注服務科技企業的管理團隊,支行設立特色支行,充分發揮陪伴服務作用,截至目前共設立科技特色支行69家、專精特新特色支行29家。
第二,創新“投貸聯動”業務模式,有力支持科技企業多元融資。當前投貸聯動業務形成兩種主流模式,一種是商業銀行依託全牌照優勢,通過內部投資子公司開展股權投資,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需求提供貸款及其他綜合金融服務;另一種是深化與創業投資機構合作,建立投貸聯盟,採取“先投後貸”或“先貸後投”方式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北京銀行創新打造“投行驅動的商業銀行”,探索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合作模式,創新股權類安排顧問業務,爲客戶提供認股權、股權撮合的全生命週期股權融資服務,支持科技企業做大做強。
第三,搭建產融共贏生態圈,有效鏈接內外服務資源。商業銀行融合“政、銀、投、保、擔”生態資源,共同扶持科技企業成長壯大,是做好科技金融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建立與工信、科技、財政、央行和監管部門常態化溝通機制,爲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政策支持和增值服務。另一方面,深化與同業機構合作,發揮各自優勢爲各類型、各階段科技創新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支持。北京銀行持續探索“金融+產業+生態”合作新模式,持續拓展與政府部門、頭部券商、保險、信託、租賃、PE/VC等金融機構合作,共同爲企業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綜合服務。
三、商業銀行科技金融未來發展方向
(一)做好戰略佈局,優化企業評估。第一,制定戰略舉措。商業銀行應錨定科技創新戰略定位,以融入科技強國建設、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支持核心科技型企業、服務創新鏈條完整爲戰略目標,做好科技金融戰略佈局。從客戶營銷、產品創新、機制建設等方面制定具體戰略舉措,全面提升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和綜合服務能力,做實做強科技金融新賽道。第二,優化企業評估。優化針對科技型企業的統一投融資風險限額測算模型,針對科技創新企業“高成長、高風險、輕資產”的經營特性,將企業未來成長潛力和收入能力納入評估模型,主要評估企業未來發展前景,更準確地反映科技型企業的真實還款能力和價值。
(二)打造專屬產品,搭建創投模式。第一,加大產品創新。主動整合資源,通過培養、扶持、信貸、股權、債券承銷等多種方式爲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和產品支持。根據企業不同服務需求,爲科技型企業分類設置專屬產品庫,通過多維度方式提供信貸產品,滿足科技型企業全週期的發展資金需求。針對特定行業,設計與行業發展規律更加契合的特定行業產品。第二,深化投貸聯動服務。加強與其他機構的溝通聯動,參與構建涵蓋政府、創投、產業等科技金融聯盟平臺,與創投和產業聯盟深化投貸聯動合作,研究設立銀行系科創基金,探索銀行內部投貸聯動,搭建新型創投模式。
(三)開展聯動營銷,提供綜合服務。第一,提升客戶綜合貢獻度。充分發揮專業化服務團隊的聯動協同作用,藉助各條線力量,結合科技型企業不同生命週期特點,圍繞對公和零售兩條業務主線,深挖科技型企業業務資源,提升客戶綜合貢獻度。做到對公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中間業務並重,規模、效益與質量並重。結合不同營銷場景,充分發揮零售業務批量營銷優勢,着重聯動營銷代發工資、私人銀行、消費貸款、住房按揭、信用卡、商戶收單等產品。第二,拓展金融服務模式。在做好傳統表內融資服務的基礎上,用足用全相關政策,主動採取“融資+融智”“表內+表外”等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爲掌握核心技術、發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四)加大科技應用,賦能優化服務。第一,構建服務平臺。商業銀行應大力發展大數據、區塊鏈、智能金融等國內外金融科技,構建規模化、開放型金融雲服務平臺,實現與外部信息平臺的對接,整合內外數據,實現科技型企業數據互通,豐富科技型企業數據資源多維度利用,賦能科技金融發展。第二,實現業務線上化。通過前沿信息技術的運用,提升信息蒐集效率,實現智能化批量獲客。積極採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客戶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在進行授信審批時,積極引入金融科技手段科學準確評估企業發生違約的可能性,持續優化准入門檻。第三,賦能綜合服務。延伸金融科技的應用,提升對科技型企業的數字化綜合服務能力,如投資、保險、平臺等增值服務,爲科技型企業提供除信貸以外的智能化綜合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五)升級風控手段,完善風控管理。持續升級風險管控手段,在授信過程中更加關注企業的管理能力、商業模式、技術創新等,提升風險管理的前瞻性與有效性。第一,優化科技型企業准入標準。強化運用包括政策扶持的融資擔保及多類抵押物在內的增信措施,持續迭代基於科技型企業未來盈利能力的授信額度測算模型。第二,構建專屬風險評價體系。包括基本信息評價、科創能力評價、財務穩健性評價、市場前景評價和風險管理評價,持續優化風控模型,有效實現風險防控。第三,參與風險分擔機制建設。積極參與政府風險資金池,加強與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投資引導基金以及擔保公司的合作,形成“投、貸、保”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稀釋銀行的貸款風險。第四,打造適配性更強的貸後系統流程。根據科技型企業的特點和風險狀況,制定差異化的貸後管理策略,定期對貸款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實現投貸後管理高效、精準、便捷,助力科技金融業務健康發展。
(六)設立專營機構,強化人才建設。第一,推進設立專營機構。依據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和區位特點,深入推進機構專營化。設立科技型企業專業服務部門,成立服務科技型企業特色支行和專營機構,配備專業經營團隊,成立專業業務審批和風險管理工作組,實現科創服務專業化、便捷化和成本最小化。第二,強化專業能力建設。持續提升科技金融業務相關人員的專業能力,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實施分層管理,明確各層級人員所需的能力素質標準與對應的培訓課程。積極引進具備理工科背景的專業人才,構建既精通金融知識又瞭解科技領域發展的複合型人才隊伍。
(七)加強外部合作,提升服務質效。第一,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對接。積極與工信部、科技部等相關部門對接,及時獲取科技型企業相關信息,主動走訪,並加強跟進服務。第二,強化與企業合作共建。加強與科技型企業合作,瞭解科技型企業的技術和模式,實現雙方技術共研、場景共建、成果共用。第三,積極對接資本市場專業機構。加強與引導基金、擔保機構的交流合作,共建高效、低風險服務模式。加強與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聯動合作,搭建平臺和渠道,推動各方搭建互動機制,構建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服務生態。第四,深化與交易所的戰略合作。通過實施“個性化輔導計劃”“券商專題交流會”以及“定期路演活動”等舉措,創新並優化服務模式,拓寬服務維度,構建涵蓋行業交流、資本運作、生態環境在內的綜合服務體系,提升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綜合服務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