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校園貸”三大套路 對話“裸貸”受害女生
眼下正值2017新學年開學時間,新生們帶着對大學生活的憧憬走進了校園,“校園貸”話題再次引發社會關注。11日,記者聯合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工學院“校園貸”社會實踐團隊共同對校園貸進行了採訪調查,解密校園貸的三大套路。
解密校園貸的三大套路
喜歡奢侈品、化妝品 ……追求這樣高檔的物質享受,使得揚州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女學生小青步入了“裸貸”的陷阱。
小青透露,自己穿的衣服,用的化妝品牌,都是高檔乃至奢侈品,生活費在同校的女生中算是高的,所以在學生中看上去體面,使得她有了一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使她上癮。越陷越深的她,生活費已遠遠滿足不了她的胃口,於是她開始使用借貸平臺,螞蟻花唄,螞蟻借唄這都不算啥,常常入不敷出的她愛上了趣分期、拿去花這些平臺。越陷越深的小青一直處於拆了東牆補西牆的的狀態,直到有一天她發現沒法“填窟窿”時,小青在網友的介紹下接觸了裸貸。
“當自己的隱私被曝光在網絡之下,被掌握在他人的手裡是最恐怖的。”小青透露說,她一直沒有告訴家人。她說裸貸是她最後悔的事情,上次裸貸照片被公開也是她最惶恐的一段時間,成了她的夢魘。
受害人:楊曉(化名)
楊曉在高中畢業後認識了黃某,楊曉畢業後,黃某平時與他稱兄道弟,帶他出入非法賭場、酒吧KTV等場所,所有的費用都是“大哥”黃某給。
直到有一天黃某和楊曉說,黃某的一個朋友要買一部新的iPhone7,沒有學生證,問楊曉借學生證辦理校園貸上的手機分期,楊曉覺得作爲“兄弟”,平時開銷都是黃某大哥承擔,也不好意思拒絕黃某的請求,便去辦理了校園貸,分期買了一部手機。
黃某拿了手機並沒有給所謂的朋友,而是直接用手機套取現金,並且給了楊曉兩百塊錢好處費。一個月後,楊曉到了手機分期還款的日子,需要還款500餘元,聯繫黃某,讓黃某幫其還款,黃某再三找藉口說是身上沒錢,楊曉只能從自己的生活費中掏出500餘元,自行還款。接下來的數月,楊曉都用自己的零花錢、生活費還貸款,每月多次聯繫黃某, 黃某都未還款。
直到有一天,黃某找到楊曉,對他說:只要你帶幾個同學出來玩,就可以幫你一次性還掉校園貸的欠款,結果到了現場,黃某與其大哥帶了一大幫人不讓其走,並且將他們的手機都控制住。楊曉爲了不拖累他的同學,只得自己簽下了三萬餘元的欠條。
受害人:星星
信用卡及多方校園貸套現
星星是揚州某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找到了一份工作,並且申請了自己的第一張信用卡。在工作中,星星喜歡被別人吹捧,經常出入酒吧等高檔場所,每次都會消費一千元起。星星的第一張信用卡被刷爆了之後,後來又申請了三張信用卡,不過只批下來一張信用卡。
通過採訪,得知星星的心理是:沒了錢可以借,不好借了問自己的朋友借,錢還不還得起以後再說。在採訪期間,星星手機裡網貸借款APP十幾款。其中最多的欠款一萬,其餘的一千的有兩個,幾百的也有小几個。他還侃侃而談,講哪些利息高,哪些利息低。
整個採訪過程中,星星很滿意這種超前消費的生活方式,在短短的兩個月暑期中,大半個月都在酒吧,光酒吧消費都有兩三萬,身上揹負的債款已經好幾萬!
爲了摸清“校園貸”欺騙大學生的套路,這個暑假,揚工院建工學院的嚴亦周“深入”虎穴,體驗校園貸催款人員的生活,這一次,小夥子的小心臟被妥妥的震碎了。他回憶說,當時A帶他去欠款者B家鄉連雲港“要債”,對方在學校裡申請過貧困生,但是平時好面子,和朋友出去玩的時候總是喜歡請客,本來就拮据的生活費更跟不上消費。B便開始在各個網絡平臺上借款。B在A這裡簽了5萬塊錢的欠款,將其原來的錢都補上。結果B直接離開了南通,將所有新認識人的微信電話等聯繫方式都刪除了。
A在B失去聯繫的時候就已經報警了,並在法院提起上訴。這次去連雲港是去確定B是否在家中,確定B能否上法庭。B出生於1998年,才20歲,本應該是讀書的年紀,現在卻爲了躲債,到處東躲西藏,由原來的1萬塊錢,利滾利加上違約金。滾到了20萬元。
小嚴坦言,通過法院上訴討債,是校園貸追款人最文明的方式。除此以外,還採取過非正常手段。比如說,把欠債人抓住,拉到賓館裡,不能被監控拍到,不是打你罵你,都是肉體上精神上的折磨,給你洗腦再讓你寫欠條。
多數大學生借校園貸 只爲打遊戲買名牌
揚工院建工學院校園貸社會實踐團隊針對江蘇省內各校567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我省抽樣調查學生的生活費爲1500元到2000元,大多數覺得生活費夠用,絕大多數人拒絕大額度的校園貸。
受訪中,86.2%的大學生反對校園貸,支持的比例仍有13.8%。一個月1到2次使用頻率的大學生達到6.2%,三個月使用1到2次的達到15.7%,校園貸仍是校園中不可忽視的存在。相比於透支信用卡,校園貸的便捷性,是這些超前消費同學屢次套現的主要原因。揚工院“校園貸”社會實踐團隊認爲,身陷校園貸不能自拔的大學生,多數只爲打遊戲買名牌。
參與這次調查的揚工院建工學院老師謝金之坦言,非法校園貸潛滋暗長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貸機構用較低的門檻誘騙學生上當;二是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三是虛榮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學生在學習金融常識的同時,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不管是“校園貸”還是“美容貸”、“創業貸”、“培訓貸”、“租房貸”,都是針對學生羣體的一類網絡借貸,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學生涉世未深,沒有經濟來源,但是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心理,打着各種名目推薦貸款。9月初,教育部專門發文叫停網絡貸款機構向校園放款行爲,同時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
揚工院經濟管理學院副研究員錢俊表示,引導學生理性消費,大學應當承擔起責任,現在,很多大學生不知道怎麼合理地去利用手中的金錢,缺少對金錢的把控能力,缺少規劃和基本判斷。大學應當對他們開展相關教育活動,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學會理性消費。
錢俊提醒大家,不要輕易相信中介或是相關機構任何口頭上的承諾,借貸平臺都與央行的徵信系統相關聯,一旦出現還貸逾期或是違約,都會影響到個人的徵信。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不要輕信所謂的“免費”消費,一定要保護好個人身份證、手機號碼、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提高防範意識,如果遇到讓你簽名或是提供身份證件進行拍照、複印、掃描等情況,請務必三思而後行。如果你遭遇了以貸款爲幌子的詐騙,請保存好證據並及時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