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稱「客製化」課程行之有年 教團:破壞高教公共性
教團憂「新型專班」恐成職訓所,教育部說,推動客製化課程已行之有年。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今天報導教團憂「新型專班」恐成職訓所,教育部今天迴應表示,此計劃爲因應人口變化之國家重要政策,且教育部推動客製化課程已行之有年。教團則重申,教育部破壞高等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部預計5年砸52億,推動「促進國際生來臺暨留臺實施計劃」。因爲企業可參與課程設計、招生面試,被教團質疑此舉可能是爲企業「客製化」員工、讓教育商品化、學店化。
對此,教育部說,爲對應產業各階層人才需求,多年來已透過多項專案計劃與產企業共同培育各級技術人才,推動各種型態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方案,包含:產學攜手、產業學院、產業碩士專班、研發菁英計劃(產業博士專班)等專班計劃,讓學校與企業共同甄選、規畫實習、專題製作等實務課程。
而教育部說,新型專班計劃推動所需經費是由國發基金與企業共同出資,而非教育經費。高教工會執秘張志綸質疑,難道國發會的經費不是國家經費嗎?
張志綸表示,教育部用大衆的稅款替企業訓練客製化的員工,而且還將「客製化」一詞說得如此自然,嚴重破壞了高等教育的公共性,使教育進一步商品化。
不過,教育部說,推動新型專班將有助國家經濟發展,滿足產業界人力之需求,藉由擴大吸引及留用臺灣自行培育的國際生,於畢業後投入臺灣職場工作,除紓緩國內產業缺人才的困境、也讓各校不受少子女化衝擊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