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又叫座 多元運營讓延慶“老年餐”不斷頓兒

【現實挑戰】缺少資金保障,農村地區老年餐桌難以持續運營

【應對策略】政府提供場地、資金補貼,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餐桌建設

爲了滿足農村老年人的就餐需求,近年來,北京市延慶區一直在探索建立更完善的養老助餐體系,而在這一過程中,延慶區的老年餐桌,呈現出愈發多元的運營模式,讓叫好又叫座的“老年餐”不斷頓兒。

每週菜單不重樣

困境老人吃飯難題解決了

6月11日中午,還沒到開飯點,延慶區康莊火燒營村老年幸福餐桌就開始熱鬧起來,三五位老人在一起聊天嘮嗑兒。

76歲的韓秀川老人,其子女常年在外,一個人生活,曾經做一頓飯吃三四天。如今村裡有了“老年餐桌”,吃飯不用再湊合了。在火燒營村老年幸福餐桌吃飯的共23位老年人。說起“老年餐桌”的“好”,老人們如數家珍:便宜,一頓午餐兩元;吃的蔬菜都是有機菜,不打農藥。

延慶鎮米家堡老年幸福餐桌也開飯了,這裡更加熱鬧:3個村的120多位老人在此吃飯。“老年餐桌”負責人劉秀平和4名工作人員忙前忙後,給老人刷卡,將飯菜端到老人面前。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則由家屬在餐口取餐,一切井然有序。當天的午餐食譜是紅燒肉粉條、熗炒圓白菜米飯、饅頭、粥,一葷一素,兩幹一稀。每週菜飯不重樣,工作人員每天都換着樣兒做。

有了“老年餐桌”,王土栓王海朱兄弟倆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兄弟倆無兒無女,哥哥聽力不好,弟弟行動不便。“老年餐桌”沒開餐之前,都是哥哥去城裡買飯,一買就是一塑料袋主食,平時喝口湯都難。

延慶區老年人口7.9萬人,佔全區常住人口的22.9%,老齡化尤爲突出。很多農村老人做飯吃力,吃剩飯、吃冷飯、湊合吃、做一次飯吃好多頓的現象嚴重,更談不上營養搭配。自從搭上幸福號“老年餐桌”,老年人找到了家的感覺,獲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強。如今,“老年餐桌”成爲延慶區農村敬老愛老、孝老的一張名片

運營有補貼

營養美食白菜價

延慶區的每一家“老年餐桌”人氣都非常旺。老人只需交兩三塊錢就能吃一餐,甚至更低。粗略算算,一葷一素兩主食一湯,一頓飯的成本也得七八元。爲何只收兩三元的“白菜價”?延慶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負責人張超說,這是因爲政府給了運營補貼。

事實上,延慶“老年餐桌”發展得並非一帆風順。早在2010年,延慶區就建設了第一家“老年餐桌”,到2017年底,歷時8年全區建成的餐桌只有20家,主要集中在城區周邊經濟較好的鄉鎮。老人有需求,村裡也有想法,但一直以來推進速度緩慢,關鍵是缺少資金保障。

讓老人吃得好、花錢少,保證餐桌長期運營不是件容易的事。2018年,延慶區民政局出臺了“一免兩補”政策

“一免”是指村裡免費提供房屋、場地,集體、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都可以承辦村級餐桌,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餐桌建設的積極性。“兩補”是指政府爲“老年餐桌”提供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其中,建設補貼按實際支出的80%補助,最高10萬元;運營補貼根據運營服務量覈算,每個餐桌每年最高補貼10萬元。

爲促進“老年餐桌”可持續運營,2019年,延慶區實行“一漲一增”政策。張超解釋,區民政局保障老人中晚餐補貼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餐3元增長至每人每餐5元,同時取消10萬元補貼上限,按實際服務流量覈定運營補貼,減輕運營負擔。增加餐桌運營交通工具一次性補貼,最高1萬元,鼓勵餐桌爲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務。

此外,依託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信息平臺,延慶區開發餐桌管理系統,實現對就餐環境、就餐過程、就餐次數的實時記錄。老人就餐只需刷一次卡,改變了以前粗放的手工記賬方式,也爲覈定運營補貼提供了精準數據。

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後,這兩年,延慶區“老年餐桌”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截至目前,延慶區已經建立起113家老年幸福餐桌,遍佈了全區15個鄉鎮、覆蓋了2.1萬名農村老年人。

餐桌升級養老驛站

自我“造血”讓餐食不斷頓兒

“老年餐桌”建起來了,但可持續運營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延慶區給出的解決方案之一是,打通政策渠道,提高政策補助,推動老年幸福餐桌升級爲養老服務驛站,推動“老年餐桌”的良性運轉。截至今年5月,延慶區共有11家村級“老年餐桌”升級爲養老服務驛站,具備就餐服務、健康指導、呼叫服務、照料服務、休閒娛樂等爲老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餐桌升級爲養老服務驛站,是可持續、可複製的“正軌”。未來,延慶區將進一步推動助餐點與驛站融合,把“老人助餐”作爲整套養老服務中的一個服務項目,避免單純地虧損

對於“老年餐桌”的運營問題,延慶區基層也進行了破題。以米家堡老年幸福餐桌爲例,從去年9月營業一直到現在,每月都在虧損。其破解之道是,大村帶動小村,以此做大做強。負責人劉秀平算了一筆賬,米家堡村人多,相鄰的祁家堡唐家堡人少,3個村合在一起,大大減少了運營成本,還能拿到殘聯部門每年給的20萬元溫馨家園補貼,民政部門給的10餘萬元流量補貼,再加上村集體自籌一部分,基本能達到收支平衡。

延慶“老年餐桌”大多由村集體來運營,依靠政府補貼生存並非長久之計。只有通過更充分地對接市場進行自我“造血”,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

火燒營村老年幸福餐桌開設之初就找好了出路。該村掛職第一書記範寶瑩介紹,他們和荷府民宿進行了合作,村委會出地方、出設備,以及每月的水電費,民宿提供人工以及食材,同時解決了老人和民宿20多位工作人員吃飯的問題。“因爲荷府民宿有自己的農莊,所以我們村的老人能吃到有機菜和草莓等水果。”

此外,延慶區還有社會組織承接運營餐桌,依託餐館建設餐桌等方式,爲餐桌“輸血”。讓餐桌在不同情況下實現多種方式的運營,延慶通過多元化的養老服務,嘗試“突圍”,惠及更多農村老人。(張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