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亂忍痛 他脖子沾黏鈣化「永遠硬掉了」

▲僵直性脊椎發作一直忍,他脖子韌帶沾黏鈣化「動不了」。(圖/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46歲的王先生國一時腳踝發炎腫痛,喜歡打籃球的他原本運動傷害,但因爲受傷頻率實在太高,多年後經磁造影(MRI)檢查後,才發現罹患了僵直性脊椎炎,可惜他爲了拼事業,一直抱着「忍一忍就過去」的心態,後來發現事態嚴重,脊椎關節已有沾黏,6年前起連脖子也無法正常轉動。後雖然使用長效生物抑制劑控制發炎,但脖子的柔韌性卻再也回不去了。

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長祐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脊椎關節炎」的一種,是一羣因慢性發炎影響脊椎關節的疾病。因爲患者血中類風溼因子陰性,又稱爲「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炎」。此外,基因中若帶有HLB27染色體,可能有較高的發病機率。患者發病時年紀多半不大,且已男性居多。他收治過最小的患者爲一6歲男童,因膝蓋痛到無法走路,由父母帶來就診,但小兒科可能有更小的案例

臺大醫院謝鬆洲醫師說明脊椎關節炎的致病機轉與症狀。(影/記者嚴雲岑攝)

蔡長祐說,僵直性脊椎炎之所以會讓人變成行動受限、睡覺難以躺平的「鐘樓怪人」或「傑尼龜」,是因爲身體在發炎的時候骨頭裡的破細胞活化,進而吃掉骨質。若患者有「忍一忍就過了」的錯誤觀念,可能會讓發炎持續進行,造成嚴重骨質疏鬆,加上韌帶接點鈣化硬化,骨頭撐不住身體重量,背就會越來越駝。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爲不可逆疾病,一旦X光看到脊椎因發炎被破壞,就算施打生物製劑抑制,患者也無法「挺」起來。

「僵直性脊椎炎等脊椎關節炎症狀乍看很像運動傷害,若有找不到原因的持續下背痛,合併身體出現如感冒疲倦症狀超過1個月,就要趕快到免疫風溼科檢查。」蔡長祐提醒,駝背會壓縮肺部空間,讓肺部擴張力下降。過去因醫療資訊不發達,年僅30歲就變成「僵脖子」的患者更不在少數,「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纔是與疾病共存的最佳之道」。

▲僵直性脊椎炎之所以會讓人變成行動受限、睡覺難以躺平的「鐘樓怪人」或「傑尼龜」。(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目前脊椎關節炎的治療用藥包括消炎止痛藥(NSAID)、以及可以把發炎途徑往正常方向拉的疾病病程修飾藥物(DMARDS),與更專一對抗細胞發炎物質的生物製劑像是抗腫瘤壞死因子等。蔡長祐提醒,此類患者最忌諱的就是「痛才吃、不痛不吃」,若早點把發炎控制下來,不僅能免除疼痛,日後還可避免合併症發生,並靠着定期注射長效型生物製劑,過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