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文彬與莊東傑對談樂團領導力 專業能力是關鍵

雙臺灣指揮家簡文彬(左)、莊東傑(中)日前在新象藝術舉辦的講座上對談,以「領導力與創造力」爲題,和聽衆分享他們對於場館、交響樂團的經營心法。右爲主持人蘇立。(李欣恬攝)

雙臺灣指揮家簡文彬、莊東傑日前在新象藝術舉辦的講座上對談,以「領導力與創造力」爲題,和聽衆分享他們對於場館、交響樂團的經營心法,並提及「專業能力」是使人信服的關鍵點。

莊東傑表示,作爲指揮家,首先要對總譜要有全盤瞭解,「因爲你可能只有三到五分鐘時間,說服團員接下來一週的排練要不要聽你的,對要詮釋的內容有全盤掌握,是最快的方式。」

此外,莊東傑認爲,對於需決策事務也要有全面理解,「大家可能會誤會,和樂團相處的第一天是最困難的點,但我認爲第二天、第三天仍會有困難的地方,也許會後繼無力,但仍要持續保持溝通、個人的信心、聆聽的功力,聆聽之後如何解構樂團給你的訊息,並持續到上臺演出,如何展現自己的魅力和天賦,和第一天比較起來都很重要。」

簡文彬表示,曾有德國的交響樂團員私下給他意見,「他告訴我這是民主自由的年代沒錯,但樂團還是有『階級』,站在臺上的指揮需要掌握全場,坐在臺下的樂手仍是會期待你開出一個方向,這個方向的掌握,取決於你面對事情時準備得充不充分。」

儘管專業能力是關鍵,簡文彬坦言,還是有無法突破的時刻,他曾在1994年於法國、捷克的樂團代打,「那兩次的經驗是,不管我準備得再充足,還是覺得和樂團之間隔了一層距離。」

簡文彬表示,有隔閡也可能是文化屬性的關係,「我在德國待了22年,在語言的使用上可以看出一點小細節,包括怎麼稱呼,很可能就點出了雙方的關係,例如我在德國時,如果在練習過程中,有人發問時稱我爲『Maestro』,代表對方沒把我自己人,如果稱『簡先生』,那代表把我當自己人。類似這種文化面的小細節,如果能好好釐清,就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

莊東傑表示,相較於客席指揮,樂團常駐的音樂總監能做的事情又更多,「我們和團員朝夕相處,對樂手的習性都很理解,練團是一種羣聚的社交場合,不會有單獨排練的時刻,一定會有別人在場,因此,指揮和每個團員說的話,都是整團在聽,大家都在聽你如何對待音樂上的夥伴,聽你如何實踐願景,經營一個團隊的榮譽感,『音樂總監』一職,說明了樂團對你的信任,在抵達目標之前,你不會丟下任何一個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