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探戈/小英能源智囊又要搞大躍進了
▲迄今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位於美國內華達州。(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報載小英智囊、交大光電所講座教授黃得瑞提出再生能源取代核火的主張,這無疑是打臉世界各國政府對電力的認知。準執政黨智庫居然提出超英趕美的大躍進,臺灣的能源研究實在是前途一片光明。
取代基載電力?
基載電力指的是能全天候穩定供電的電力來源,目前這世上較大規模的基載電力只有火力、核能、水力三種。美國能源部部長莫尼茲(Ernest J. Moniz)在2013年受美國科學人雜誌報導時提到,即便家家戶戶都安裝太陽能板、天然氣燃料電池的情況下,大型基載電力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臺灣水力發電的開發空間很有限,即便黃教授能說服蔡英文轉彎支持美濃水庫,也只能增加1.45億度。若是要再新建基載發電廠,必定是火力或核能,而在基載嚴重不足的臺灣,這是個特別嚴肅和沉重的課題。
黃教授爲了滿足同時取代核火的夢,提出了連美國能源部都沒想到的好方法:用再生能源產氫,離峰時段再燃燒氫氣發電。這着實讓人大吃一驚,因爲黃教授喊出安裝20GW的太陽能板,這超過臺中火力發電廠裝置容量的三倍,是什麼樣的儲能科技,能夠有與之匹配的規模?
若是黃教授掌握了這樣的科技,應該早日輸出到他所舉例的德國,不但能爲臺灣創造GDP,德國也不必因爲調度不及,而用負電價將風力發電大量灌注至鄰國,造成國內電價高漲,三十萬戶用不起電的窘境。
能源自主率和氫能?
臺灣有98%的能源來自進口,應該思考如何提高能源自主率,而核能在國際能源總署(IEA)被定義爲準自產能源。黃教授想提高能源自主率又要放棄核能,顯然自相矛盾,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話出自準執政黨規劃能源政策的智庫小組。
黃教授提到,「尤其是氫能,過去經濟部『太保守』,日本等國都已研發氫電車…」,爲什麼取代核電,經濟部就應該擺脫保守,也一起投入氫電車的行列?難道目前的車子是仰賴核能當作動力來源,未來要慢慢取代?
再談最實際的成本問題,按黃教授所述,用間歇性再生能源產氫延續基載,再生能源成本已經較傳統能源高,還要因轉換過程而損耗,民衆要如何承受驚人的電價?況且將氫能與再生能源、生質能、或者是尚未有商轉機組的海洋能並列毫無邏輯性可言,因爲氫氣是一種能源載體,它的確能提高燃燒效率,但並不是產能發電的方式。
若是黃教授不服氣,那就請黃教授秀出認購綠電的電費單,證明臺灣民衆有能力負擔高電價,如果連黃教授都負擔不起,可以建議新政府取消躉購費率,或用市電價格收購再生能源,否則一切只淪爲空談。
▲爲減生溫室氣體排放,各國競相發展再生能源發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50億度太陽能?
根據屏東縣養水種電的經驗(43.4公頃/年發電約3100萬度/裝置容量23.48MW),假設全臺日照強度與屏東相當、忽略太陽能板老化問題,250億度電相當於鋪設35,000公頃的太陽能板,這差不多是1.3個臺北市的面積。
由此可知,用臺灣製造的太陽能板與鋪設數量相比是引喻失當,按照黃教授不考慮臺灣土地狹小的幽默說法,想必在黃教授心中,全世界最適合發展太陽能的地方是國際太空站,其日照強度遠勝過地球上任何國家。
更嚴重的問題是,將近20GW的裝置容量,在日照強烈的時段發出極大量的電力強迫灌入電網,系統難以承受。而一場夏日的午後雷陣雨,就足以讓電力調度超過負荷,臺灣陷入黑暗之中。
望黃教授能面對基載電力的現實,不要爲了同時廢核火而自欺欺人,除了發展再生能源、碳捕捉技術、提高能源效率等等努力之外,要在2050年減碳達標保住地球,核能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作者簡探戈(筆名),國立大學理工科研究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