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兒童友善城市 陸學者籲城市空間適兒化
大陸學者支振鋒表示,在少子化逐漸成爲社會問題的大背景下,必須推動城市空間「適兒化」,真正爲未成年人成長提供一個安全、友好的空間。(中新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表示,空間影響人,環境塑造人。在少子化逐漸成爲社會問題的大背景下,必須堅持系統思維,綜合考慮、統籌安排,推動城市空間「適兒化」,將校園空間建設成爲快樂港灣,真正爲未成年人成長提供一個安全、友好的空間。
支振鋒近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6月1日是大陸兒童節,有關校園安全的問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更值得重視的,是中小學校園的空間問題。校園是孩子們的第一居所,校園空間如果出了問題,將直接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支振鋒稱,當前大陸各城市仍存在不少面積狹小、設施匱乏的中小學校。特別是位於大城市老城區的中小學校,校園中孩子們鍛鍊、嬉戲的空間,以及相應設施普遍不足。不少中小學校園難以實現人車分流,這讓孩子們行走在校園都得時刻提高警惕。 他還稱,校園以外的社會給予兒童的空間呢?現代社會,特別是城市社會,既是流動的陌生人社會,也是擁擠的汽車社會。它的開放性,必然導致大量人口的流動,還伴隨汽車的呼嘯往來,在這樣的城市空間,沒有家長的陪伴,兒童很難保證獨自出門的安全。社區中獨屬於孩子們的「地盤」也很有限。
支振鋒認爲,某種意義上講,現代城市,特別是超大城市的環境,對兒童談不上友好。家長們累得慌,孩子們憋得慌。即便是家長想多陪孩子,但上下班動輒一兩百分鐘的通勤時間,還可以有多少精力在輔導孩子作業後跟他們談心、陪他們玩耍?
他更直言,中小學生處於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如果在學校和社區等都難以擁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孩子們不能盡情運動、奔跑、嬉戲、玩耍,就很可能影響到兒童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帶來嚴重的心理問題。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顯示,青少年每週運動頻次越高,抑鬱風險的檢出率就越低,大陸全國14. 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風險,並且隨着年級的增高,青少年面臨的抑鬱風險逐漸升高。
支振鋒說,當校園空間、市政空間、社區空間、家庭空間等難以成爲孩子們的運動空間、玩耍空間之後,一些孩子在網路空間打發時間,沉迷遊戲、視訊交友等,容易導致更多的心理和社會問題。
他強調,在城市規劃階段,需要更多考慮「適兒化」需求,打造兒童友好型城市,彰顯兒童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個性。特別是要關注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貧困兒童、殘障兒童的空間需求,並在城市空間分配和建設中真正予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