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北洋致遠艦沉睡2甲子 200文物出水現悲壯歷史

歷時3年的水下考古北洋艦隊沉艦「致遠艦」200多件文物出水,重現甲午海戰的悲壯歷史。其中一個單筒望遠鏡物鏡上刻有致遠艦大副陳金揆英文名字,成了證實沉船身份的一大物證。(圖/翻攝自央視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海底沉睡了兩甲子後,「丹東一號」沉艦致遠艦的模樣日漸清晰,再現「甲午海戰」悲壯的歷史。大陸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9日發佈,在歷時3年的水下考古,共發現文物200多件,其中一個單筒望遠鏡,物鏡上刻有致遠艦大副陳金揆的英文名字,成了證實沉船身份的一大物證。

經水下考古調查確認,「丹東一號」(致遠艦)遺址位於遼寧丹東市東港西南約50多公里的海域距離最近的大鹿島約20公里。艦體已經完全掩埋於海牀淤泥之下,埋藏方向爲西南-東北走向。據介紹,該艦體原樣有8公尺高度長度爲71公尺,但現在只保留2.5公尺高度、61公尺長,艦體損毀相當嚴重。

▼盤心有「致遠」二字的餐盤

▲銅加特林機槍

1894年,中國黃海海域爆發了中日甲午大海戰,這是世界上第一次蒸汽動力戰艦的大規模戰役,其規模之大、戰鬥之激烈、時間之久,在世界海戰史上罕見。9月17日,遼寧丹東大東溝海域,中日艦隊狹路相逢展開激戰。北洋海軍致遠、經遠、超勇、揚威4艘戰艦沉沒。其中,致遠號在彈藥將盡且遭受重創後,由管帶艦長鄧世昌下令衝向日本艦隊的主力艦吉野號,後不幸被敵魚雷擊中沉沒,全艦官兵246人殉難。

100多年後有民衆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一艘鋼鐵沉船,命名爲「丹東一號」。從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經過長達3年的水下考古,多處重要遺物顯示,它就是當年沉沒的致遠艦。

▲致遠艦武器配備。

《央視網》報導,考古隊共發現(提取)文物200多件,大多是船體構件船員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其中包括盤心有「致遠」二字的餐盤、銅加特林機槍、57毫米哈乞開司炮肩託炮彈殼,還有一個單筒望遠鏡,物鏡上刻有致遠艦大副陳金揆的英文名字。大副是致遠艦上官職僅次於艦長鄧世昌的重要人物,這也成爲證實沉船身份的有利物證。

北洋水師「致遠艦」水兵甲板上的合影(約攝於1887年)。(圖/翻攝自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