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板塊掀漲停潮,打通商業化“最後一公里”還要多久?
11月4日,A股全市場超過4400股上漲。其中,機器人概念股掀起漲停潮。今早開盤後,機器人(300024.SZ)、拓斯達(300607.SZ)等20餘股漲停。截至今日收盤,綠的諧波(688017.SH)、巨能股份(871478.BJ)、埃斯頓(002747.SZ)等超過20支機器人概念股漲停。值得一提的是,在今日被曝出已經佈局機器人賽道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賽力斯(601127.SH)也在今日漲停,成交額達64.4億元。
機器人概念爆發,從消息面層面上來看,近日GTI聯合樂聚機器人、華爲等企業發佈“智網慧城”全球招募計劃。據瞭解,“智網慧城”計劃將聚焦在5G-A、AI、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在機器人領域,“智網慧城”計劃的目標是進一步提升人形機器人的高精度定位、低延遲、實時控制、數據採集、增量訓練等能力,打通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最後一公里”。
“作爲一個新技術、新產業,機器人行業能否持續向前發展,商業化或許是最關鍵的一環。”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瀚宸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短期來看,目前國內人形機器人領域最大的挑戰還是技術限制的問題,包括軟硬件在內的諸多技術問題都有待攻克和解決。
一位國內機器人行業的從業者告訴記者,數字化訓練數據不足是當前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痛點之一。“尤其是對於人形機器人領域來說,具身智能的數據訓練和採集需要在多個場景中累積,對於一些初創型的機器人公司來說,採集成本很高。”他坦言,多元的場景化訓練以及豐富的數據累積,是具身機器人提高自身泛化能力的基礎。
隨着跨界佈局機器人的企業越來越多,機器人落地不同場景的可能性也在不斷涌現。“當前人形機器人的玩家類型較多,各家的基因和資源稟賦均有所不同,但商業化落地應用應該是當前大家的共識與共同目標。”盧瀚宸說。
據瞭解,近年來,國內不同領域的頭部大廠頻頻涉足機器人領域。美團在過去11個月中接連出手投資了銀河通用、宇樹科技;阿里巴巴自今年7月以來也相繼投資了逐際動力、星動紀元。另一方面,機器人企業也在爭取和各個場景的頭部公司合作,完善自身的場景落地能力。今年下半年,優必選聚焦汽車、3C等製造領域,和吉利汽車、比亞迪、順豐等企業合作;波士頓動力的人形機器人Atlas也在近日宣佈已經進廠“打工”。
根據浙商證券估測數據,預計203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需求量約177萬臺,市場空間達1692億元,在3—5年的中短期內工商業場景將率先應用,在5—10年的中長期中,個人場景應用空間較大。
“如果論實現商業化落地的優先級,技術升級和產品力的提升將會是當前國內人形機器人發展最關鍵的目標。”盧瀚宸建議,針對具體場景的數據集訓練將會是一條提升機器人商業化落地能力比較務實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