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鏖戰中國市場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這場"肉搏戰"中,激光雷達是不可避免的爭議焦點。

作爲純視覺智駕路線的擁躉,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多次放話:激光雷達對於自動駕駛汽車來說毫無意義。

但關於激光雷達到底有沒有用,多數中國供應商和主機廠站在了馬斯克的對立面。截至目前,激光雷達仍是大部分車企提升智駕水平的重要籌碼。

得益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構建,國產激光雷達廠商從中受益,並在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中快速佔領高地。

中國激光雷達企業在全球市場中扮演起了"鮎魚"角色,也引起全球市場的警惕。

今年年初美國國防部公佈的一份清單中,在美上市的中國激光雷達廠商禾賽科技被列入其"中國涉軍企業"清單。

雖然被列入清單的企業不會被立即禁止在美國開展業務,但可能會對企業聲譽"造成打擊",並意味着美政府向美國實體和公司發出嚴重警告,與清單上的中企開展業務具有所謂"風險"。

禾賽科技當即迴應,該決定錯誤且缺乏任何依據,並在日前正式對美國國防部提起訴訟。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擁有話語權的禾賽科技,選擇向不公正待遇說不,"硬鋼"美國國防部。

一位從事激光雷達產業多年的觀察人士向「探客出行」透露,國內外激光雷達企業在技術路線上不盡相同,但國內領先的幾家廠商手中都有相當的技術優勢,這已經引起了國外廠商的警惕。

誠然,中國所培育的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成爲全球關注的目標。激光雷達廠商們也早已過了矇眼狂奔的時代,更堅定,也更具方向感。

北醒光子市場總監劉毅梵在接受「探客出行」採訪時表示,現在仍處於戰場的早期,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把產品做好,通過產品去體現安全的價值,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只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能反哺整個行業,體現激光雷達的真正價值。要先把正向循環做起來。這個循環就是通過好的產品形成好的體驗,再通過好的體驗形成被認可的價值從而讓消費者產生依賴,用這個邏輯把本身擁有的價值鏈運轉起來,這纔是關鍵所在。"劉毅梵表示。

中國企業的壓迫感

5月13日,因不滿被美國列入所謂"中國涉軍企業"清單,中國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正式起訴美國國防部。

該事件可以追溯至年初。1月31日,美國國防部根據《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第1260H章節的法定要求,公佈了更新版的在美國直接或間接運營的"中國軍事公司",更新版中,共有73家中國企業被列入1260H清單。禾賽科技就位列其中。

據界面新聞報道,雖然該清單並無具體制裁措施,但有美國媒體解讀,相關法案將禁止美國防部未來幾年與任何被指定的公司簽訂合同,同時會對中國公司構成重大聲譽風險,還可能給美國財政部施加壓力以制裁這些企業。

如媒體預測,該消息一經公佈,禾賽科技股價在1月31日下跌7.31%,2月1日下跌31.05%。

禾賽科技在5月13日遞交給華盛頓聯邦法院的起訴書中稱,被美國國防部列入所謂的"1260H清單"導致該公司"聲譽受損,股價大幅下跌,損失商機",並使其在美國建廠的計劃擱置,禾賽科技敦促法院裁定美國國防部將其從相關清單中移除,或者宣佈該清單違憲。

有分析人士表示,進入美國"黑名單",也是對禾賽實力的認可。畢竟核心技術競爭力,纔是美國過往發起多起制裁的原因。

該分析人士表示,如今的激光雷達市場呈現翻倍增長的態勢,全行業出貨量增長的同時,價格降低也在同步進行。"美國企業的劣勢就在於降本。無法跟上中國企業的降價速度,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就註定被中國企業搶走。"

可以說,外國企業已經切實感受到了中國激光雷達企業的壓迫感。

據天風證券數據,2020年,在全球ADAS(高級輔助駕駛)激光雷達市場中,仍由全球零部件巨頭法雷奧主導;2021年,中國激光雷達廠商開始嶄露頭角,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等企業開始進入到榜單內,但法雷奧仍然佔據75%的份額。

而到了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佈局成果開始展現。

Yole Intelligence發佈的《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與技術報告》顯示, 2022年,隨着中國智能駕駛行業快速崛起,ADAS功能量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激光雷達在乘用車及L4自動駕駛領域市場規模同比增長95%,達3.17億美元。市場份排名也出現了較大變化,禾賽科技迅速登頂,佔據約47%的市場份額,之後分別爲圖達通、法雷奧、速騰聚創、覽沃、Waymo、Ouster。

在日前兩家國內頭部激光雷達廠商的財報中,國產激光雷達出貨量增速迅猛。財報顯示,禾賽今年一季度出貨量爲5.9萬顆,同比增長69.7%;今年在港股成功上市的國產激光雷達廠商速騰聚創一季度出貨量更是高達12萬顆,同比大增457%。

價格跳水

相比於全球市場的聚焦,中國激光雷達廠商更關注於中國市場的成長。

談及對於中國激光雷達產業的崛起,劉毅梵的第一感受便是滲透率的突破。

"激光雷達在汽車市場的滲透速度已經超出了我的想象。"劉毅梵坦言,2022年,整個行業激光雷達的滲透率在1%左右。在他的概念中,2023年激光雷達的滲透率或保持在1%左右,但實際上市場的實際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

滲透率的提升,足見市場對於激光雷達的接受度。

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預測,2024年激光雷達的上車量或將突破97.59萬輛,2025年將突破175萬輛。並且其預計在2024年,激光雷達在15萬元以上新能源車型的搭載率將達到16.04%。

另一家激光雷達初創公司探維科技COO沈羅豐也向「探客出行」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沈羅豐表示,在智能化的驅使下,激光雷達產業也在經歷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近幾年,車企無論是在推出新車還是改款車型,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去強化智能駕駛屬性,而激光雷達作爲一個關鍵傳感器,其作用不言而喻。"

在沈羅豐看來,無論是車企還是終端消費者層面,激光雷達都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

劉毅梵同樣認爲,今年的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展現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今年市場整體價格的下降,讓激光雷達的技術紅利可以進一步擴散,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激光雷達。"

速騰聚創在財報中提到,其激光雷達的價格進一步下探,一季度ADAS應用激光雷達平均單價降至約2600元。過去幾年,這一硬件的價格經歷了跳水式下滑:2021年至2023年,從1萬元下降至4300元,再降至約3200元。

價格的下探,也讓速騰聚創進入到更多主機廠可接受的價格區間。據報道,截至2024年2月底,速騰聚創穫得了全球22家車企及Tier 1的63款車型定點訂單。截至2024年3月底,M平臺激光雷達累計銷量超過40萬臺。

禾賽科技也曾表示,公司旗下主力產品AT128系列都是通過合作談判定下的價格,預計今年售價將下跌10%-20%。

未來的指數級增長

儘管馬斯克曾多次發表"激光雷達無用說",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激光雷達路線仍在智能化路線的發展中佔據一席之地。

正如沈羅豐所說,激光雷達之於汽車,就好像多年前的攝像頭之於手機。"早期從非智能機向智能手機切換時,人們也在判斷攝像頭的性能是否是過剩的,所以一開始也是存在質疑的。"

這種比喻,印證着業內人士對於激光雷達未來產業發展預期的看好。

對於如今的激光雷達產業來說,業內一個普遍的共識就是,專注於產品的打造。只有真正去適配更多有意義的場景,解決主機廠的痛點,讓C端用戶使用安心、產生足夠強的依賴,才能達成正向循環,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

據劉毅梵透露,國內激光雷達廠商能夠在整個行業內取得較高水平的發展,除了整個供應鏈的塑造,以及中國作爲集中市場的優勢外,更重要的是中國激光雷達產業本身的科研基因。

這種科研基因,讓幾乎所有廠商都將科研投入和產品打磨作爲安身立命的根本。

今年一季度,禾賽科技的研發投入爲1.94億元,同期速騰聚創的研發投入也達1.5億元左右。

劉毅梵也表示,北醒光子過去幾年對於研發的投入也是以每年兩位數的增長比例遞增,研發投入超億元。

在「探客出行」看來,國內激光雷達廠商對於技術的追求,也讓激光雷達產業的發展迴歸到了價值本身。這種價值的迴歸,讓整個產業的發展勢必要經歷長時間的技術積累。

但在現階段,市場對於高階智能駕駛的接納程度十分有限。這就意味着,激光雷達的裝機量也會受到影響。

從目前兩家上市公司的財報數據來看,增收不增利仍是禾賽科技與速騰聚創面臨的共同難題。財報顯示,禾賽2023年的淨虧損爲4.76億元,虧損較去年持續擴大;而速騰聚創2023年虧損爲4.34億元,較去年同比擴大。

儘管盈利前景不甚明朗,但是行業風口的趨勢卻在印證着這一市場的機會。

按照速騰聚創透露的消息,今年起車載激光雷達的出貨量或將達到100萬臺規模,比去年直接翻了4倍;而禾賽科技也公佈其出貨量目標爲60萬-70萬臺。

而按照速騰聚創和禾賽科技的新品發佈來看,更小更便宜的激光雷達已經指日可待。

"滲透纔剛剛開始。"劉毅梵判斷,激光雷達市場仍處於戰場的早期,從目前3倍滲透率的增長速度而言,未來的體量將會是指數級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