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商品房銷售量增速連續7個月全省第一
原標題:黃岡以強縣工程爲抓手推進城鄉融合
商品房銷售量增速連續7個月居全省第一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城鄉規劃佈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要素流動和生態保護等諸多領域。
以“三農”爲基本盤的黃岡勇當“探路者”,以強縣工程爲抓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農業農村現代化引領和推動黃岡全面現代化。
以優質教育資源集聚人口
2.5萬人進城安家
清晨,從黃梅縣水木學府小區出發,步行5分鐘,送兩個孩子來到黃梅縣第三小學上學,再步行3分鐘,來到依諾萱服飾加工廠上班,成爲“寶媽”柯翼鸞的日常。
一年前,柯翼鸞和丈夫都在武漢打工,孩子跟隨爺爺奶奶,在黃梅縣下新鎮羅嶺村生活學習。今年春季,爲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舉家搬到縣城。“帶娃、上班兩不誤,買房還享受補貼。”對於進城後的生活,她很滿足。
柯翼鸞進城安家的背後,表明人口流動已由過去單一的就業需求向子女教育、住房、養老等複合需求轉變。
黃岡敏銳捕捉到這一變化趨勢,以就地城鎮化需求爲導向,有針對性地研究措施,系統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和外來人口身份轉換過程中的堵點卡點問題。
以公共服務吸引人——
黃梅縣探索以教育爲核心促進就地城鎮化,在城南片區配齊“高初小幼”全學段教育矩陣,取消入學限制條件,變劃片招生爲社會招生,今年秋季,該片區新增學生2500人,預計帶動人口進城5600人。
黃州區依託黃岡中學品牌效應,引進央企在城市新中心投資建設黃岡二中,一期已經開學,面向全國招生。目前,已入學師生2900人,其中外地生源2180人。
以惠民政策集聚人——
全市各地結合實際,對教師、醫務人員、引進人才、進城農民等特定人羣,在城區購房給予6萬元起步的補貼,可與多孩家庭等政策疊加,在黃梅縣最高可補貼27萬元。
針對進城農民,制定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進城後不變”政策;一次性或連續繳納6個月公積金,在縣城購房可申請公積金貸款。
通過政策組合拳,今年上半年,黃岡市2.5萬人進城安家。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該市商品房銷售面積236.0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3%,增速連續7個月保持全省第一。
以供應鏈思維破局
推動蘄艾產業融合發展
1公斤幹艾葉賣14元,加工成艾條可以賣45元,做艾灸服務可以增值到100元。
這是一株蘄艾的最新價值鏈。
去年以來,蘄春縣引進九州通、嘉道資本等龍頭企業,與國有企業蘄州府供應鏈有限公司共建供應鏈平臺,推動蘄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一產方面,供應鏈平臺提供“良種、良技、良倉”等服務,破解傳統蘄艾種植“產量低、倉儲難、成本高”等難題。2023年,蘄艾人工種植每畝收益達到2400元,機械種植每畝收益達到3500元。
二產方面,引進山東資本方、本土生產方、上海渠道方,共同組建蘄艾科技集團,投資15.8億元,建成11萬平方米工業園——蘄艾產業發展示範園,以工業地產產權及租金入股方式,吸引國內20餘家企業落戶,開發坐灸椅、草本霧化、艾灸機器人等高附加值產品。
今年6月,湖北艾參藥業有限公司入駐蘄艾產業發展示範園。“產業園就是產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公司負責人趙莉莉說,這種方式對涉艾企業很有吸引力,一是輕資產注入,投資風險小;二是能夠就地收購道地艾葉,使用蘄艾品牌;更重要的是,蘄艾科技集團提供銷售渠道。
三產方面,線上,推動蘄艾產品進入京東、天貓、抖音,發展網絡直播帶貨,去年線上銷售額22.5億元;線下,啓動蘄春艾灸館“千城萬店”工程,近2萬家艾灸館遍佈國內外,活躍會員有350餘萬人。
供應鏈這條紐帶,讓蘄艾形成一二三產聯動、上中下游一體、產供銷互通的完整農業產業化體系,去年產值達到128億元,比上年增長26%。
黃岡大宗農產品體量大、特色農產品數量多,但二三產與一產脫節,種植養殖得不到精深加工和商貿流通有力支撐。“誰能率先建立現代供應鏈,誰就能‘出圈’。”黃岡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去年以來,黃岡通過國有平臺與市場主體合作,“一品一鏈、多縣一鏈”搭建特色供應鏈平臺,以三產帶二產促一產,蘄艾成爲一個生動案例。
以小流域治理賦能鄉村振興
63萬遊客打卡牛車河
“沒想到遊客這麼多!”9月1日,地處團風縣牛車河小流域的烈馬回頭莊園,老闆倪振華“客串”服務員,忙得像陀螺。
牛車河小流域,以風景秀麗的牛車河水庫爲核心,涉及3個鄉鎮9個村1.09萬人。前些年,由於過度投肥養魚、環庫畜禽養殖、周邊礦山開採、生活污水直排等,流域生態環境較差。
流域之痛,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團風縣以系統思維全面綜合治理牛車河。
針對水環境問題,關停水庫周邊21家小礦山並完成復綠;全域收回水面養殖承包權,實行人放天養;拆除水庫沿線500米範圍內牛棚、豬圈、雞舍,開展畜禽養殖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建成日處理能力600噸的有機肥廠,解決消納難題,實現變廢爲肥。
針對水安全問題,以牛車河水庫爲核心,實施“八庫連通”工程,增強水網韌性,有效保障下游3個縣40.6萬畝農田灌溉。
把生態空間還給大自然的同時,牛車河小流域也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
以農耕體驗、休閒度假爲特色,牛車河小流域連片建設果蔬、花卉、油茶和茶葉基地,建成月亮灣露營基地、東嶽花海、鄉村客廳等文旅項目,叫響“鄉約武漢東、週末去團風”品牌,今年上半年引來63.1萬名遊客,帶動周邊羣衆增收1.67億元。
保護得越好,發展得越好,這在黃岡市幹部羣衆中已形成共識。該市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爲抓手,統籌治山理水和改善人居環境,努力書寫“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新篇章。(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郭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