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養老金業務總監胡兵:長錢長投 滿足養老金長期投資需求

本報記者 顧夢軒、夏欣 北京報道

從2022年11月正式啓動算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已步入第三個年頭,以個人養老金爲抓手,金融機構對養老金融的參與深度不斷提升,對接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產品貨架持續豐富,民衆對養老儲備的認知也有所提升。

12月10日,在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傳媒智庫共同主辦的“新動能與新引擎:高質量發展向新而行”2024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暨《中國經營報》創刊40週年論壇上,華夏基金董事總經理、養老金業務總監胡兵表示,作爲金融機構,無論是銀行、保險或者基金,都要持續不斷地開展投資者教育,喚起廣大民衆對養老金融的普遍關注和養老儲備意識。作爲養老金融的專業投資者,基金公司要培育長線資金、耐心資本,做到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爲養老金融產品的持有人創造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

進單位、進企業、進社區

胡兵介紹,華夏基金早在成立之初,就將養老金業務作爲公司戰略發展方向,進行頂格資源投入。公司均首批獲得基金行業全部養老金管理資格,擁有20餘年養老金管理經驗,管理各類養老金資產規模合計超3600億元。其中,管理社保基金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1500億元,獲得社保基金會高度認可,考評連續優秀;管理年金規模超2100億元,企業年金服務客戶超200家,職業年金實現全國33個統籌計劃全覆蓋。

在個人養老金方面,華夏基金是行業先行者。2018年,華夏基金在業內率先發行首隻養老目標基金。目前,公司已佈局13只養老目標基金,實現了對2035年到2060年退休人羣的全覆蓋。其中,12只產品進入個養產品名錄,規模超11億元,服務客戶超14萬人,名列行業第一。

此外,公司持續精進和創新養老金融服務範式。

胡兵表示,在公衆端,持續做好投資者教育和陪伴,推出養老計算器,運營養老投教陣地,編寫養老投資書籍,利用互聯網平臺擴大影響力,傳遞養老投資理念,助力養老投資規劃。在機構端,創新構建立體式養老服務體系。2022年起,華夏基金與國家電子社保卡、多家大型央企和地方人社部門開展了深度合作,助力規劃建設線上專屬個人養老服務平臺,爲企業員工、屬地民衆提供養老規劃、養老產品、政策宣導等一站式服務。同時,發揮華夏基金在18個城市25個網點近300位理財師的線下優勢,通過“進單位、進企業、進社區”延伸線下服務觸角,開展政策宣貫和投教服務,最大程度讓羣衆知曉好政策,科學規劃晚年生活。

面對國內不同人羣對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差異需求,胡兵表示,養老金融具備穩健、普惠和長期三大特性,基於多元化、多層次需求,匹配差異化產品和服務,充分體現養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專業性。具體而言,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

第一,產品按年齡分層。基於不同年齡層,區分不同需求,提供差異化產品。對於35歲之前的新生代,需聚焦養老儲備習慣培養;對於35歲到退休的中生代,則需協助建立終身現金流補充理念;對於退休後銀髮族,要重視養老財富儲備與醫養消費的結合。金融機構可通過“目標設置”型的產品,將攢錢門檻、難度降至最低,幫助年輕人養成養老儲備習慣。

第二,投資模式契合養老場景。考慮加載定投、零投整取及整投零取等功能,幫助客戶形成科學、長期的投資觀念,並滿足其多元化的投資需求。

“第三,考慮臨時性流動需求。養老金投資期限長,要考慮優化產品的分紅和贖回條款,週期性地給予客戶更高的流動性,盡力滿足客戶緊急情況下的資金需求。”胡兵說。

數智賦能,養老惠民

大數據、科技賦能養老金融,不僅有助於養老金融不斷擴展服務邊界,成爲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養老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助力持續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如何應用於養老金融服務,進而提升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近年來,華夏基金一直堅持創新驅動,構建以養老投教爲核心的養老金融服務生態。胡兵表示,新技術應用於養老金融,在華夏基金內部有個提法,叫“數智養老”。今年6月,華夏基金與國家電子社保卡推進養老金融業務合作,也提出了“數智賦能,養老惠民”八字工作方針。未來,養老金融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客戶陪伴化、服務生態化。胡兵介紹,數智化新技術應用場景,主要應用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應用於客戶畫像,讓金融機構更瞭解客戶。數智化通過對基本信息、投資行爲等數據分析,客觀描述客戶的風險收益偏好,並持續進行動態更新,能夠更爲精準進行客戶畫像。

第二,應用於產品設計,讓金融產品更契合客戶需求。藉助智能化手段,對用戶養老需求做深入分析和挖掘,基於需求優化產品設計。

第三,應用於服務陪伴,讓金融服務更具有溫度。養老金融涵蓋的人羣不僅是老年人,而是全量人羣,提供的服務時間爲全生命週期,打造基於專業投研、AI驅動的“數智客服”,纔能有效擴大服務半徑,提高服務效率。

同時,華夏基金也一直在積極探索科技創新賦能養老金融路徑。胡兵指出,一是基於大數據挖掘客戶需求,進行精準畫像,根據不同需求偏好有針對性地提供養老金融產品。二是利用人工智能、人臉識別、視頻認證等新技術提升自動化水平,實現養老金融服務的提質增效。“三是利用機器學習和智能化手段,實現客戶挖掘、產品觸達、渠道引流、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運營,推動操作類業務集中式管理和集約化運營,實現養老金融運營管理數字化轉型。”胡兵說。

從更廣闊的領域,華夏基金還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跟銀行、保險機構實現跨界合作,共同推動養老金融與服務的融合發展。

胡兵表示,養老金融事業涉及多領域、多部門,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銀行、保險和基金各有稟賦,發揮合力、體系化推進是關鍵。要實現三個轉變:

一是從“錢”到“人”的轉變。銀行、保險和基金是養老金管理的主力軍,圍繞養老資金,發揮專業優勢,合力促進了養老金資產的保值增值。未來,需將關注重點轉移到人。中國特色養老金融發展道路,必須站穩人民立場,圍繞人民羣衆多層次、多元化養老金融需求,發揮各機構資源稟賦優勢,提供匹配的養老金融服務。

二是從“產品”到“賬戶”的轉變。個人養老金賬戶是養老金融服務的基點和載體。未來,需以賬戶爲中心,按賬戶配置需求排布產品。“銀行是天然的賬管人,應發揮核心樞紐作用;基金、保險提供優質產品,滿足個人養老金賬戶多樣化投資需求。”胡兵說。

三是從“分階段”到“全生命”的轉變。優化全生命週期的產品設計,在積累期以增加積累爲目標,在支出期以保證穩定支付爲目標,結合個人投資偏好,提供匹配產品。同時,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養老金融教育,提高各年齡階段養老金融素養和養老規劃意識。

樹立長期投資養老理念

展望未來,談及我國養老金市場如何健康發展問題時,胡兵認爲,應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供需兩端系統集成發力。

一方面,提升養老金融需求,通過宣傳引導、鼓勵推動、投資教育等方式,提升公衆對養老金融的認知和理解。一要加強養老金融教育,幫助投資者樹立儘早規劃、儘早啓動、長期投資等養老投資理念,提升各羣體的養老金融素養及風險意識,提高全社會對養老金融的認知度與參與度。二要加大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宣傳,尤其要提高年輕人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針對年輕人的特點和偏好,創新技術觸達手段,充分運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宣傳。

另一方面,胡兵認爲,要強化養老金融供給,持續優化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一要不斷豐富產品供給,適配養老金多樣化配置。以風險可測可控,適配社會大衆多元化、多層次養老儲備和消費需求爲目標,加大產品設計與開發創新力度,研發設計個性化、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金融產品。二要持之以恆提升專業能力,滿足養老金長期投資需求。聚焦養老金投資需求與特點,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構建科學、嚴謹、規範、體系化的投資研究與決策流程,建立並堅持長期考覈,採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強化業績基準對投資過程的指導,爲養老金資產長期保值增值提供專業保障。

對於企業年金,胡兵指出,堅持“長錢長投”,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的長期賺錢效應依然向好。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系列政策,積極引導以養老金爲代表的長期資金長期投資,今年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均強調,要大力發展耐心資本,建立健全“長錢長投”體制機制。9月,中金辦、證監會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也明確了“長錢長投”的落地路徑。企業年金行業未來的政策導向也會向着這個方向發展,行業生態會越來越健康。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