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阿里搶着要!剛畢業就年薪30萬 這類人才火了
作 者丨王峰,實習生,李欣玥
編 輯丨週上祺
圖 / 圖蟲
人工智能絕對是當下最火爆的專業之一。“華爲、阿里‘搶着要’”,“畢業第一年年薪三十萬”等標籤貼在了人工智能人才身上,也帶火了剛剛出現的人工智能專業。
日前,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指出: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3251億元,中國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突破60萬,但人才仍然缺乏。
2019年至今,教育部分兩批批覆了215所高校獲得人工智能首批新專業建設資格。這些高校中既有“雙一流”高校,也有普通地方本科,既培養頂尖研究型人才,也培養應用型人才。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了今年開招人工智能專業的部分高校情況,以及目前開設人工智能學院的高校情況。由於人工智能專業剛剛招生兩年,各高校培養方案各具特色,可謂“千校千面”。
業內人士指出,人工智能是一個尚未定型的專業,雖然行業火爆,但人才培養如何滿足行業需求還要經受考驗。
不同大學有不同特色
2021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中南大學等名校,以及大連海事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高校都將新增人工智能專業。
在大類招生背景下,“人工智能+X”複合專業培養成爲新模式。復旦大學的工科試驗班(新工科本研貫通)是該校一個特色專業,下設智能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等3個專業,依託全國唯一的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研究平臺,提供集成電路實訓。
上海交通大學的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試點班含國智班),重視人工智能與計算機、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今年更是與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全面戰略合作,特別設立國智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工科試驗班類(醫工交叉試驗班),以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爲紐帶,研究方向包括醫學人工智能等。
“人工智能專業的學生需要有比較好的數理基礎,同時動手能力要強,如果不具備這兩個條件,我建議要謹慎報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這些高校之中,有64所“雙一流”大學,包括27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37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這些高校之中,既有綜合性高校,又有財經、師範、理工等類型高校。
人工智能是典型的交叉學科,大多數是從相關專業改擴建而來。比如,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是在計算機學院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基礎上建設的,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是以原自動化學院爲主體建設的,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是從信息學院分離而成的。
因此,不同高校的人工智能學院的特色與其優勢學科相關。比如西南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兩所交通類高校,分別設置了智能控制與機器人、智能人車交互方向。西南財經大學結合財經類高校特色,設置了人工智能和金融兩個方向模塊,培養面向金融科技領域的複合型人才。
與人工智能公司合作緊密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專業與產業界、國外知名大學的合作異常緊密。
今年,浙江工商大學與世界排名前1%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合作辦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通信工程專業兩個專業,面向全國各招收100人。據介紹,這是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國內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箇中外合作辦學的人工智能學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的人工智能專業,都有一串亮眼的國際知名大學的合作伙伴。
與產業界合作緊密是另一個鮮明特色。騰訊與深圳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聊城大學合建了4所騰訊雲人工智能學院。科大訊飛則與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南寧學院、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江西應用科技學院、重慶科創職業技術學院合建了6所人工智能學院。
東南大學新組建的人工智能學院,直接聘請了聯想集團首席技術官芮勇兼任院長,東南大學還與聯想集團共建計算機視覺及增強現實聯合實驗室。
人工智能專業要修煉“內功”
儘管智能化已深入人心,但人工智能專業的邊界仍待釐清。
對於考生來說,需要分清人工智能專業與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與智能製造、智能交通等“智能+”專業的區別。
一名地方高校人工智能學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人工智能更多地與計算機科學、數學、工程學有關,而智能科學更多地與認知科學、神經科學、腦科學有關,兩者的側重點並不相同。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出現早於人工智能,比如北京大學2002年就成立了智能科學系。
“人工智能專業與‘智能+’專業區分在於,人工智能專業研究人工智能本身,‘智能+’專業則是人工智能的應用。”他說。
“人工智能還是一個發展中的領域,即使一些高校已經成立了人工智能專業,也不會得出準確的界定,專業課程、知識體系也沒有完善。”儲朝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目前開辦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既包括“雙一流”也包括普通本科,這意味着人工智能專業既培養研究型人才,也培養應用型人才。
“對於我們這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來說,更多培養面向就業的應用型人才,領域包括應用程序開發、維護和銷售等。”上述地方高校人工智能學院工作人員說。
近日,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教育與培訓委員會發布的《人工智能企業技術崗位設置情況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人才市場中求職的人工智能技術人員約3萬人,企業需求數量約5萬人,人工智能技術人才呈現供不應求局面。
然而,一項對27所高校人工智能學院的調查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專業學生在人才市場的供需狀況,有6所高校(佔比22%)反映本校培養的人工智能人才供大於求,有8所高校(佔比30%)反映本校培養的人工智能人才供求相當,這與當前人工智能人才嚴重不足的觀點有很大出入。
調查還顯示,在人工智能學院建設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有師資短缺、師資整合不力、課程體系不明晰等問題。
這或許意味着,正是因爲人工智能專業“內功”不夠,所以導致所培養的人才“無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