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強/日媒眼中的夏普「甜藥」
文/胡志強
夏普公司成立於1912年,創業者叫做早川德次,所以當時的公司名稱叫做「早川電機工業」,後來因爲發明了自動鉛筆取名爲「Ever-Sharp Pencil」,所以公司後來就更名爲SHARP。
早川德次經常掛在嘴上的話是:「模倣される商品を作れ」(我就是要做會被模仿的商品)可見當時創業者的傲氣。這也是昭和期間,日本人最自豪的「町工場」走進國際品牌的好案例。可惜,後來夏普的創造性越來越弱,導致經營不善,也成了日本一個國民品牌被外國企業併購的案例。
雖然,鴻海已經發表了夏普有3500億日圓的潛在財務風險,但是對於整體的併購來說,影響應該不大。因爲鴻海在簽約之前已經先交了1000億日圓的履約保證金,萬一要撕毀合約,這1000億日圓就得說掰掰了。
整個來看,日本的日經新聞以及朝日新聞,對於整個併購案角度都很持平,但是朝日新聞有一段的評論很有趣:
「企業再生の原則は「良薬は口に苦(にが)し」だ。鴻海の案は経営者や株主、金融機関などにとって「甘い薬」といえる。」
(企業再生的原則,應該都是「良藥苦口」,但是鴻海的併購案,對於夏普的經營者、股東或是支援夏普的金融機關,都可稱之爲「甜藥」。)
這段話非常耐人尋味。
●作者胡志強,老三臺時代的駐日記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