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萊豬 結果三輸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農委會田邊好幫手網站所公佈的數據顯示,全臺毛豬交易行情,去年底第4季平均價格每公斤僅有69.84元,今年初價格突然飆升,1月1日至6日的均價格達73.62元,2日更創下75.28元的近期高點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4日表示:「依據過去5年的拍賣市場價格來看,臺灣毛豬每公斤均價都是在65到80元之間波動,所以整個豬肉供給非常穩定,價格在每公斤70多元的水準消費者絕對可以負擔得起。」

陳吉仲的說法相當不負責任,認爲豬肉漲價沒有問題,消費者應該吞下去,似乎漲價與政府無關。這次豬肉供給並沒有明顯變化,主要還是來自於需求端的壓力。我國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政府卻不願意清楚標示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只願意標示產地。消費者無從判斷下,乾脆拒絕購買美國豬肉。因爲人們擔心美豬食安問題,所以增加對國產豬肉的需求,而導致豬肉價格上漲。

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表示,從總統英文宣佈放寬美國萊豬進口後,生意掉了2成多,快活不下去了。因而串聯進口商在12月初連署「維持不進口萊豬及落實標示產地意向書聲明,全臺約9成,近150家進口豬肉業者承諾絕對不會進口萊豬。不過仍有部分進口商拒絕承諾,在食品安全疑慮下,人們的理性選擇就是全面拒吃美豬。因此合理的懷疑,民進黨政府表面上是開放萊豬進口,實際上就是反對美國豬肉。

政府強力護航萊豬,最後可能造成三輸的結果,美國原本要擴大豬肉出口,結果不增反減;國人負擔更高額豬價;臺灣政府無法對美國交代臺美FTA遙遙無期。

不過這個事件也讓我們警覺,原來我們過去理所當然的認爲,多數餐廳都是使用臺灣肉品現實卻是進口肉品已經悄悄地攻城掠地。其中又以雞肉市場最爲明顯,目前已搶佔6成的市場。換言之,我們常吃的雞排雞腿便當所使用的雞肉大部分都是使用進口雞肉。

透過此一事件,消費者將能夠更加關注餐廳所使用的食材來源,以後我們就可能走向日本南韓的發展模式。這兩個國家也都是被迫開放肉品市場,大家到日、韓的餐廳可以發現,許多餐廳的菜單上有明確標示國產肉品與進口肉品,價格上也有明顯的差距,讓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

作者中華經濟金融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