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也敢碰?美專家妄言:想戰勝中國只有這個法子,我國作何迴應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不論如何打壓中國,美國始終沒法阻礙我們的崛起,無法阻擋世界格局的演變。
因此,美國專家急了,緊急提出一個可以戰勝中國的辦法。
殊不知,這卻是美國一直以來都不敢碰觸的紅線。
這條紅線是什麼?
美國是否敢跨過?
中國又要如何破局甚至反擊呢?
美國不敢跨越的紅線
提到紅線,人們可能首先會想到中國曾給美國劃出的紅線。
一條是北緯38度線。
1950年9月美國在仁川登陸,一路退到三八線後。
我國以此爲紅線,警告美國,朝鮮半島的安全,關係中國的安全。
結果是,美軍不把我們當回事,跨過三八線還想跨過鴨綠江。
很快中國就會讓他們認識此舉的代價。
從此,美軍再不能跨越三八線一步,不可戰勝的神話也破滅了。
或者說,美國從來就沒有過什麼神話。
他們只不過是仗着本土遠離戰場的優勢,吃盡戰爭紅利而已。
朝鮮戰爭上,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打不過落後的志願軍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解放軍太懂如何打仗了。
各種遊擊、運動穿插,這是幾十年來在絕境中一次次突圍磨礪所得的寶貴能力。
而美軍陸戰水平如何,看看二戰表現就知道了。
他們強大倚仗的主要是其軍工的強大。
抗美援朝只是揭開了美國的真實水平。
那代美國人難受了一輩子,都留下恐懼後遺症了。
之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美國總算能正視中國的警告。
其十年始終不敢跨越北緯17度線一步。
可以說從北緯17度線至今,我們都還在吃抗美援朝的紅利,立國之戰名不虛傳。
美國深深忌憚中國這個對手,不想跟我們再來一次直接軍事衝突。
這就是美國如今不敢跨越的那道紅線。
可如今,有些美國專家見制裁不動了,動了觸碰中國紅線的心思。
不過,他們也只能想想而已,要是敢跟中國正面交鋒,美國也不至於遲遲不動手。
昔日美國一家獨霸時,都要忌憚中國。
當下,他們內憂外患、美債層層疊加,開始下坡了。
而中國崛起了,其更沒戲了。
再者說,現在中美工業已經不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曾經傲視全球的軍工產業一落千丈,美國完全不佔優勢。
何況退一萬步講,歷史證明,美國從來不打對稱戰爭。
除了揀軟柿子捏,或者用“代理人戰爭”手段,誰見過美國用軍事行動解決威脅目標的?
取代英國的時候,美國先支持德日,讓其打破英法建立的全球體系。
等英國不行了,自己再站出來撿便宜。
就算是針鋒相對的蘇聯,美國也從未想過把冷戰發展成熱戰。
幾次軍事衝突,都只是和蘇聯代理人作戰。
美蘇爭霸中,美國更多的還是用經濟、科技戰拖垮蘇聯,用意識形態入侵兵不血刃地瓦解蘇聯的信仰基石。
帝國主義的本質是掠奪,是逐利,美國人不做賠本買賣。
這決定了他們只敢恃強凌弱,不會和稍強一點的對手硬碰硬。
美國打壓俄羅斯依然用的這一套辦法。
扶持烏克蘭,拖歐盟下水消耗俄羅斯,自己在岸上收割。
對中國同樣如此,美方都強調多少次了,中美之間不會演變成衝突。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打擊中國這個最大的“威脅”,還是隻有消耗,圍堵中國。
美國的圍堵
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是全方位的,最早從東北亞的日韓開始,駐軍、國防軍工合作,薩德系統。
甚至還想推動核共享。
與此同時,以東海安全綁定日韓,拉上兩個跟班打“臺灣牌”遏制中國。
日韓是對付中國的急先鋒,那麼東南亞則是後勤保障。
美國以南海問題拉攏南海周邊國家,一方面進行軍事合作,包括軍事基地、海上巡邏、技術轉讓等。
另一方面開展經濟合作,插手東盟事務。
儘管多是空頭支票,總之意在削弱東南亞地區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菲律賓已完全投入美國陣營。
2022年小馬科思上臺後,就打破他老爹苦心經營的平衡政策,帶領菲律賓在“反華道路”上越走越遠。
菲律賓連接亞洲與大洋洲、東海和南海,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當下,美國已經在此部署完九個軍事基地,完全可以充當美軍在南海的排頭兵,亞太的大後方。
不得不承認,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在印太框架下,南太平洋還有一個太平洋“副警長”澳大利亞。
相較其他盟友,它雖離中國更遠。
但反之,澳大利亞的戰時生存能力更優,或將成爲美軍作戰指揮調度中心。
此外,南亞的印度也非常值得關注。
近些年,美印不斷加強與印度的軍事相關合作。
雖然莫迪一直叫人捉摸不透,但雙方互相利用對付遏制中國的目標大概是一致的。
印度是印太戰略的關鍵一環,掌握着馬六甲海峽西部通道,能卡住中國的海上生命線,同時威脅我國後背新疆、西藏地區。
可以說,除了北邊,蒙夾在中俄之間的蒙古翻不出浪來,美國已對中國實行了全方位的戰略圍堵。
如果美國解決了俄羅斯,下一步就是肢解俄羅斯,再下一步劍鋒所指大概就是中國。
屆時,中國就真給圍成鐵桶了。
這幾年來,北約逐漸將矛頭指向中國,將中國的崛起視作“對西方的安全構成威脅和挑戰”。
“亞太版北約”計劃,更是頻頻被其高官提及。
雖然大多數亞洲國家都不歡迎戰爭機器禍亂亞洲。
可總有些馬前卒想借此擴充勢力。
如蠢蠢欲動的日韓,一個想增強在南北對峙中的優勢,一個想突破憲法束縛。
它們已先後加入北約合作網絡防禦卓越中心,簽訂“個別針對性夥伴關係”計劃。
這意味着,北約國家已經能在日韓部署軍事力量。
如果日韓真加入北約,中國將會陷入極大的被動。
美國的圍堵策略,不僅從軍事安全上威脅中國,還在經濟上孤立中國。
早些年,中國還只是想突破重圍。
而現在我們不僅要破局,還要主動發起攻擊,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
以攻爲守,突破重圍
從2013年“一帶一路”開始,中國就在爲突破圍堵鋪謀設計了。
一條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中國與中亞、西亞、東南亞、中東、歐洲。
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溝通中國與東南亞、南亞、非洲、歐洲。
兩條線雙管齊下,通過改善基礎設施、貿易投資、人文交流,促進沿線國家的合作往來與政治互信。
中國用“一帶一路”向全世界展示,自己走的和平崛起、共同繁榮的道路。
這是與剝削、限制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的美國截然不同的理念。
十年來,我們周邊沿線國家肉眼可見有了很大的變化。
貧困減少了,區域也更加穩定繁榮。
中國在全球各地區的影響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尤其是東盟和中東。
東盟就是我們的後院。
“一帶一路”十年來,中國與東盟的經貿翻了一倍多。
雙方互爲最大貿易伙伴,政治也保持高度互信,關係有了質的飛躍。
近日,菲律賓在南海上躥下跳的時候,東盟國家密集訪華,就是一種表態,一種力挺。
連搖擺不定的越南都明顯倒向了我們。
只要中國東盟繼續緊密團結,將是反向平衡北約的一股重要力量,還將成爲亞洲的主導力量。
而在中東,我們做出的努力更是全球有目共睹。
爲中東的和平穩定,我方促成伊朗與沙特和解,土耳其與埃及握手,幫助敘利亞融入阿拉伯國家,同時力挺中東國家加入上合、金磚。
中東發展好了,美國就頭疼了。
畢竟這削弱的是,美國石油美元霸權基礎。
雖然“一帶一路”的輻射爲中國突圍提供了動力與出口。
但這的確不是短期就能取得大收益的項目。
我們也未必有信心說一定能抵擋得住來勢洶洶的圍堵。
可就在這時,俄烏戰爭與巴以衝突發生了,徹底改變了中國的被動的態勢。
俄烏戰場拖住歐洲,綁住美國的一條腿。
中東戰場如果升級下去,那將把美國另一條腿也給綁了。
如果是從前的美國還能耗得起,通過掠奪外部資源來彌補內部消耗。
但今時不同往日,內部一堆爛攤子,只會令美國越來越虛弱。
中國只需要與俄羅斯背靠背不斷深化合作,在中東積極發揮影響力,促進中東的團結與和平,這就夠了,剩下的就等美國慢慢放血。
現在的局勢早已超出美國的控制,他們煽風點火的手不是想收就收得回來的,怎麼着也得脫層皮。
要知道,逆時代潮流而行,就註定了會有引火燒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