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3歲快遞小哥,破解世界難題,榮譽什麼無所謂,只缺個女朋友

俗話說高手多數在民間,東北一個保安就曾是清華學子,也許那些掃大街的清潔工中就有一位深藏不露的掃地僧,或者是匆匆打你身邊經過的外賣小哥,就是某個方面的大神或者高手。

一位來自河南的快遞小哥,不好好倒騰物流事業,卻去研究數學課題,大家都說他不務正業,但他依舊我行我素,此間樂,不知疲。

就在大家說他鬼迷心竅,異想天開,懷疑他是不是得了精神病的時候,他卻一不小心搞出了一點“小成績”,破解了一道百年數學難題,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爲草根成才的立志模範。

說到數學這門學科,很多人提起來就頭大,覺得那是最枯燥乏味的學科,甚至長大成人後都不願意回憶起數學老師那張古板的面孔。

這個來自河南的快遞小哥,不但喜歡數學,還憑藉着自己對對數學的滿腔熱愛,愛出了成就,發現了一種識別"卡邁克爾數"的新算法,被成爲中國的心靈獵手,他是怎麼做到的?

餘建春是個八零後,來自中原地區,出生於信陽新縣大別山區。

大家都知道大別山區是革命老區,但凡是革命老區,幾乎有一個共同特徵,經濟發展不太盡如人意、交通各方面也都不太發達,大都屬於窮鄉僻壤,大別山區也是如此,所以,小余的童年生活非常艱苦,命運也很不公平,他的父母早早就已經離開了人世,只好跟自己的大哥相依爲命。

餘建春從小就喜歡數學,學習成績很好,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還常在地區的數學競賽中得獎。

彷彿命運要讓他接受更多的錘鍊,高考三個月前,他得了一場大病,影響了考試成績的發揮,名落孫山。

城裡經濟條件好的孩子只要有心想就讀更好的高校,十有七八會選擇復讀,想要對得起自己的青春與付出,但餘建春無需糾結於命運——他的經濟條件不許可他再去復讀,他只好上了幾年牧專,跟自己喜歡的數學聯繫不大。

儘管如此,他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一有空就捧起數學課本,如飢似渴地閱讀數學期刊。

中專畢業後,好的單位不缺人,說實話,農牧業領域中好的單位也少之又少,即便是好單位也不會對餘建春青眼有加。餘建春沒有機會去跟動物有關的行業去就業,只好應聘到了一家物流公司上班,當了一名普通的包裝工人。

他心裡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盤,要先賺錢,然後從事自己喜歡的數學研究,不做出點動靜決不罷休。

他每天工作10個小時,從早上8點上班到晚上10點下班,每天像一個機器人那樣不停工作,幾乎都要包裝、打理上千個箱子,下班後簡直累得直不起腰。

儘管如此,他都要堅持每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自己的數學研究。

十多個寒暑,餘建春居無定所,四處漂泊,到處求職,懷才不遇。

他只能隨遇而安,先解決吃飯穿衣問題。

他放下身段當過保安,也做過門衛,還當過工地建築工,甚至還東渡日本,不遠千里到異國求職。

但無論走到哪裡,數學永遠是他的伴侶,默默陪着他四方闖蕩。

不管多麼辛苦,多麼疲憊,多麼空虛,一看到自己的數學書,心裡的一切不快都一掃而空。

無處棲身的時候,就在昏暗的路燈下捧着書,如飢似渴地閱讀,天空飄起雪花,他都全然不知,被一個過路的網友拍到,發到了朋友圈,而這個網友,恰好是自己初中的同學。

別人都爲餘建春的經歷而唏噓,餘建春卻沒有,他顧不上,他的眼裡只有數學。

餘建春帶着對數學的興趣,每到一個城市,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求職不是住宿,而是到當地最好的學校,去登門拜訪當地的數學老師或者教授,呈上自己的心血——演算手稿,但毫無例外,都沒有得到首肯,有的老師一看農民工打扮的餘建春,沒有等他說完就起身送客。

還有一次,當他走出辦公室的時候,身後傳來冷冷的三個字:"神經病!"

他走出校門,走到垃圾箱前,含淚要把手稿投進垃圾箱,但就在出手那一刻,他猶豫了,看着那凝聚了他八年心血的手稿,他告訴自己,不能灰心,一定會有人識貨的。

八年前,走進圖書館的時候,他讀到了"卡邁克爾數"這個名詞,從此後再也無法釋懷,一天不破解這個號稱百年無人能解的難題,一天就難以釋懷。

如今自己感覺終於揭開它的真面目,拿到了解開它的鑰匙,現在只需要哪怕有一個人認可、見證的時候,怎麼能輕易放棄呢?

於是他不停寫信,不停郵寄,臨時工友們都說他是瘋子,不和他在一起玩;好不容易交到的女友也說他不可理喻,果斷跟他分了手。

有人問他,"你爲什麼爲數學失去友誼和愛情,虛無縹緲的名利就那麼重要?"

餘建春回答說,"我不是爲名,也不是爲利,我是爲了興趣而研究。"

餘建春堅持不懈地進行識別"卡邁克爾數"的新算法研究,他認爲以前數學界的查找方法太過繁瑣,而且準確率不高,蒼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了最快捷、最準確的算法。

2016年春天,餘建國聽說浙江大學是國內一流名校,那裡人才濟濟,伯樂也衆多,那裡有個蔡天新教授就獨具慧眼,於是他就來到杭州打工。

安頓下來之後,他吸取了以前的教訓,沒有再貿然登門,而是把自己得出的識別"卡邁克爾數"的新算法連同一些其他研究成果投到了蔡天新教授的郵箱。

餘建國度日如年地等待蔡天新教授的回覆,但是時間過去了三個星期,他沒有得到蔡天新教授的任何回覆。

他覺得這次投稿又習慣性的泥牛入海了,他沮喪極了,發誓不再抱任何幻想,決定往後餘生,還是一心一意搞自己的快遞吧,風裡來雨裡去,未來賺點錢,結婚生子,像其他人一樣,過完普通人的一生。

就在他徹底絕望的時候,6月的一個星期天,正在上班的餘建國突然收到了浙江大學的一封信,信是蔡天新教授寫來的。

在信中,蔡天新對他的研究表示肯定,並且代表學校鄭重地邀請他到浙江大學參加研討會,向博士生們介紹他的研究成果。

餘建春興奮地徹夜難眠,還做了一個夢,夢裡他像范進中舉那樣拿着信高喊:"我中了,我中了!"

其實,一切並沒有那麼順利,蔡天新教授拿到餘建春的信件那一刻,並沒有多在意,他以爲又是哪個不自量力的傢伙進行的惡搞,這樣的稿子實在是見的多了,一點都不靠譜,都是異想天開,佔用自己的寶貴時間。

可是仔細一看,餘建春在信中寫得很認真,也很在行,信中推導出連續自然數立方和表立方數的那個通式,結論竟然也非常有道理。

蔡天新就像伯樂發現千里馬,又驚又喜,決定邀請餘建春來學校一趟。

餘建春所在的公司是不能請假的,臨時工哪裡有多餘人手,可是餘建春不想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直接曠工跑了出來,與心愛的數學相比,那又能算什麼呢?

餘建春終於走到了自己夢了無數次的講臺,走上講臺上的時候精神高度緊張,拿粉筆的手都在不停地抖動,聲音也不停顫抖。

但他很快就恢復了平靜,把狀態調整到最佳。

他用了不到兩個小時,在黑板上頭頭是道地向在座的教授與博士生們演示了自己的5個數論發現,講演過程一氣呵成,幾乎沒有看一眼筆記。多少年的歲月或許曾奪去了他的青春光彩,但這套理論早已是瞭然於胸。

在場旁聽的教授們都認爲,在餘建春演示的5個發現中,"卡邁克爾數"的判別準則最具價值,"他的研究成果的意義在於,讓原來的效率提高了許多,可以找到更多的'卡邁克爾數',水平不可低估,意義重大。"

餘建春的發現獲得肯定後,馬上就成爲新聞人物,或者說成爲網紅,全國多家媒體對他的事蹟進行了報道,還有江蘇廣東很多與數學領域相關的企業請他到他們那邊工作。餘建春選擇了一家浙江本地的絲綢之路集團,從事數據分析工作,而且企業非常支持他、鼓勵他在有餘力的時間從事自己的專項研究工作。

面對記者採訪時餘建春表示,自己除了要繼續攻克難關,其實最想的還是要交一個女朋友。

這些年因爲數學研究,影響了自己的生活,現在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再不成家就晚了(兩年後他才如願以償回到家鄉結婚成家,並在家鄉找了一處單位上班)。

一個幸福安定的家庭和一份穩定的工作,才能讓自己心無旁騖,繼續堅持自己的數學研究。

除了天分,餘建春的成功之路的秘訣就是“堅持”與“興趣”,沒有這種對數學的興趣,一切都是空談。

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成年人都覺得數學是自己的童年和少年陰影,大家不想要自己的孩子也重蹈自己的覆轍,但當年自己就缺乏對數學的興趣,如今又怎麼讓自己的孩子培養起對數學的興趣?這種興趣該如何灌輸?

灌輸?想到灌輸,那就輸了。

現在的孩子們面對的課外書選擇,跟我們成長的那個時代可大不一樣了。

記得楊振寧曾經在香港與小學生們座談的時候,說起過他自己小時候讀到過一本書,馬上就驚到了,數學原來還可以這樣學?

那本書是民國數學教育大師劉薰宇寫的,裡面有各種各樣既通俗易懂又十分有趣的數學題。

劉薰宇寫過很多數學教材,真正好評如潮的是後來出版的《數學三書》。

三書中的第一本是《馬先生談算學》,用圖解法講述了一百多道數學題,小孩子不知不覺就會被裡面的數學情境所吸引。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沒錯,趣味,還是趣味,沒有趣味的數學書是沒有靈魂的數學書,在輕鬆愉悅中接觸數學習題,小學生纔會愛不釋手。

第三本是《數學園地》,難度比前兩本有所增加,適合初中學生和像餘建春那樣學有餘力的小學生自學,只要沉浸進去,這些函數、微積分的概念,就會早早深植入孩子們的腦海裡。

著名數學家谷超豪就對劉薰宇的《數學園地》這本書大爲推崇,認爲它對自己影響最大,把童年的自己成功帶進了數學世界。

經典的東西是可以傳承的,優秀的教育理念永遠也不會過時,就比如劉薰宇先生的這套《數學三書》,有很多粉絲朋友前一段時間給我留言說,孩子還真看得進去。

書的價格不貴,送給自己的孩子,朋友的孩子,都非常超值,可以點擊上方鏈接,心動不如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