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燃燒了300多年,我國每年損失10億,爲什麼國家不去撲

賀蘭山燃燒了300多年,每年損失10多億,爲什麼我國不管?

這還沒完,賀蘭山燃燒起來,上億噸煤礦被白白燒光,發電、取暖都要用到煤,就這麼燃下去,我國煤礦不夠用了怎麼辦?爲什麼沒人出面去撲滅它?

點個關注,一起揭秘賀蘭山燃燒之謎。

一、賀蘭山脈

這座燃燒了整整三百年的“煤山”,正是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賀蘭山,沿着山脈向內挖掘,可以說,幾乎地下一半的地方全都有煤炭的身影。

這些煤炭從哪來?

早在石炭紀至二疊紀時期,賀蘭山地區曾擁有十分溫暖潮溼的氣候,這也催生出了大量的遠古植被,經過數億年的繁衍生息,樹木的“屍體”鋪滿了整個地表,這便形成了出現煤礦的先決條件,其次,賀蘭山地區曾發生過多次大型的地質運動,每次運動都會將森林覆蓋、掩埋,再加上期間產生的高溫高壓,這才逐漸形成了賀蘭山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

由於煤炭儲量實在太多,到了近幾萬年,不少煤炭甚至已經來到了地表,算得上是隨處可見,不過很遺憾,由於地理位置十分偏遠,遊牧民族又不懂它的奧秘,賀蘭山遍佈煤礦的事情還是直到公元1272年,也就是元朝初年才被大名鼎鼎的外國學者馬可波羅發現。

這也難怪,畢竟在此之前,科技水平較爲發達的中原王朝絕大多數時間都未曾涉足賀蘭山地區,就算佔領也只是駐軍,鮮有大量人口的活動,可元朝就不同了,幾代蒙古大汗直接將版圖擴張到了極致,算得上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們對賀蘭山開始了探索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即便如此,當時的元廷卻並未開始重視,還是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的科考隊纔對賀蘭山煤礦層開始了勘探,彼時的地下探測技術還並不算髮達,可即便如此,科研人員也還是得出了一個驚人的判斷,即,賀蘭山煤層分佈的總面積儼然達到了將近兩萬平方公里!

爲此,在之後的數十年間,一系列的勘探亦是片刻未停,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着相關技術的發展,煤礦專家也總算取得了進展,探明瞭整座賀蘭山煤礦的具體儲量,保守估計便有超過二十四億噸,大膽一點推測,地下的煤礦總量甚至可以達到百億噸以上!

這般的煤炭儲量對於地廣人稠的我國來說無疑算是一個天大的驚喜,莫說是當時了,就算是現如今,賀蘭山煤礦的儲量也依舊排名世界前列,不僅如此,賀蘭山礦區的煤質量也是極佳,由於低灰低硫、高發熱量、回收率高等等優良品質,當地出產的煤礦石不但被譽爲“太西烏金”,更是享有世界煤炭之王的美譽。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雖然賀蘭山煤礦的儲量是在近幾十年才探明出來的,但國人對它的開採卻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也就是清朝初年。

清代有關賀蘭山煤礦的各種歷史文獻顯示,早在那時,當地的一些煤層便出現了自燃現象,每每路過礦區,人們便能看到“七竅生煙”、“白煙嫋嫋”的奇特景象,只可惜,由於彼時的煤炭需求並不算大,較低的科技水平也不足以讓人發現煤炭自燃的弊端,清朝政府和當地百姓也就沒有太過在意此事,它燒任它燒,不去解決,也不去想辦法,反倒是樂在其中,甚至會用這些自燃的煤炭取火、做飯、燒水。

當然了,也正因如此,賀蘭山煤礦在無人在意的情況下便這麼一直燒了下去,整整三百年都是如此,且火勢越來越大、燃燒面積越來越廣,這才形成了如今國家每年損失上億元的悲劇。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煤礦爲何會自己燃燒呢?我國爲啥沒人管?

二、煤礦自燃現象的原因

賀蘭山在形成之初,就是名副其實的“煤山”,其中隱藏着數十億噸的煤炭資源,然而,每年礦區中的煤炭都會平白無故的自己燃燒起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煤炭的自燃現象只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反應罷了,不但在賀蘭山礦區存在,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煤礦中也時常都會出現,至於原因也不難理解。

原本的煤炭是埋在地下的,根本接觸不到氧氣,沒有氧氣也就無法燃燒,可後續,隨着地質活動的影響,煤層就會出現大大小小、深入地下的縫隙,氧氣通過這些縫隙接觸到了地下的煤炭,使得煤炭發生了氧化反應,該反應會不斷產生熱量,導致煤炭的溫度持續升高,而當溫度到達煤炭燃點之際,這纔會發生自燃現象。

再加上賀蘭山煤炭面積大、疏鬆多孔、易燃燒的特點,如此大面積的自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一包薯片,包裝沒打開裡面的薯片就不會變軟,一旦打開,不管縫隙有多小都會讓薯片受潮,且暴露在外的時間越長,薯片軟的就越快。

煤炭也是一樣的道理,縫隙大、孔洞多、表面積大,氧氣進去的也越多,發生反應的速度就越快,反應的越快、溫度提升的就快,漫山遍野的自燃現象也就不足爲奇了。

這是其一,其二,人類開採煤礦的行爲也是導致賀蘭山煤層燃燒的重要原因,前文也提到過,早在三百年前的清朝,賀蘭山煤礦就已經遭到了大面積開採,以當時的技術水平,挖煤自然只能靠人工開鑿,這就會衍生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單靠人力能夠向下挖掘的深度十分有限,往往幾十米就需要換一個地方,且不規範、沒有章程,很容易就會出現過度挖掘的情況。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短短几十年下來,賀蘭山礦區就出現了成百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煤窯洞口,簡直都要把賀蘭山給挖空了,這些坑洞便會增加煤炭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進而在短時間內加劇煤層自燃的現象。

清朝時期的煤炭工人可沒有那麼好的工作環境、福利待遇,在封建統治者的眼中,他們的命根本不值錢,別說是提供宿舍與暖氣了,很多時候爲了提高產量,更是會讓礦工們直接住在煤窯下面,睡醒了就幹活,根本沒有人權可言。

春秋還好,氣溫適宜,可到了夏冬就不同了,夏天太熱,深處地下的工人很容易中暑或缺氧窒息,冬天太冷,很有可能頭天晚上閉眼,第二天一早就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在這種情況下爲了活命,工人們也顧不得什麼“安全守則”了,在礦井下生火取暖的事情時有發生,就這麼燃燒一宿,煤層不被點燃纔是怪事。

時間長了,對於熊熊燃燒的煤層,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甚至很多工人還樂於見到這種現象,畢竟這些紅彤彤的煤炭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方便,能取暖不說,還可以燒水做飯,而監工爲了讓工人加班加點的幹活亦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即便火區一直都在四處蔓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始終沒人阻止。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兩百多年,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賀蘭山煤礦已然遍佈大大小小數不清的火區,直到這時,國家才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奇怪的是,直到今天賀蘭山也還在燃燒,相關部門爲什麼沒把它撲滅?難道就讓煤炭被白白燒光?

三、爲什麼不撲滅?

在過去的兩百年間,賀蘭山煤礦的自燃現象一直都被放任不管,不但不管,人們更是樂於見到這些“火炬”,還是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隨着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國人這才終於意識到了防範煤層起火的重要性,可事實卻是,時至今日煤層中的大火都從未熄滅。

這是爲啥呢?

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條,首先,煤炭自燃可不單單只是在表層,很多地方的煤層甚至已經燃燒到了深處,這種情況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防範和控制,再加上賀蘭山煤層的滲透性、通風性太差,外界根本無法察覺,我們甚至都不知道起火的源頭在哪,又何談將其熄滅呢?

不僅如此,前文也提到過,賀蘭山煤層的燃燒早在清朝就開始了,也就是說,礦區內的火勢已經足足燒了三百多年,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一些表層的火勢燒到內部了,面積亦是越來越大,這已經不是人力可以撲滅的了,我們只能盡力控制,爲此也必須使用極高的技術與巨大的投入,保守估計,每年都需要花費數十億元。

賀蘭山煤層燃燒每年的損失纔有十多億,控制就需要幾十億,我們又豈會做如此不划算的買賣呢?

其次,說起控制賀蘭山煤層火勢需要花費那麼多資金,相信一定會人表示“不服”,認爲煤炭着火用水澆滅不就行了?在煤礦周圍引來一條溝渠,長年累月的灌入,就不信這大火不會熄滅,且費用也不會太高,只需要一次性投入幾千萬就好了,根本不至於花那麼多錢。

但很顯然,這種辦法世界各國早就試過了,效果卻是微乎其微,原因很簡單,當水遇到燃燒中的煤炭後,的確會迅速令其熄滅,但“水克火”也是要看雙方實力的,一碗水豈能熄滅漫山遍野的大火?煤層的燃燒也是這個道理,對付深層煤礦,灌水勢必會從上向下一點點流入,可問題是,由3pk.nowlyv.com於面積太大,纔剛剛進入煤層,水就會迅速蒸發。

不僅如此,水蒸氣還會被進一步分解爲氫氣與氧氣,這兩種氣體都帶有助燃性質,因此,灌水不但不會澆滅燃燒的煤層,反倒還會助長火勢!

最常規的滅火手段無法奏效,人們就只能採取高科技手段,可如此一來又會回到剛剛的問題,花費太大,還不如放任不管。

就這樣,賀蘭山煤礦在熊熊大火的不斷侵蝕下,每年都會有至少一百萬噸優質煤炭化作飛灰,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達到了十億元,一年十億,三百年下來的損失可想而知,並且還不單單是經濟損失,持續的燃燒也會造成許多惡劣影響,例如會讓當地的土壤失去營養,容易塌陷也很容易導致荒漠化、鹽鹼化。

還有,煤炭燃燒也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以及許多不知名的微小顆粒,這些有害氣體不但會傷害礦工的身體,還會讓整個賀蘭山地區的空氣質量持續變差,從很早的時候開始,當地居民就不敢開窗戶了,平日裡也只能靠着口罩勉強維持生存,不過所幸,這種情況到了近些年已經好轉了許多,國家爲了解決賀蘭山煤礦的燃燒問題着實是下了大功夫,又是搞專項科研,又是調動了海量的資金,這才總算研究出了一套“剝離灌漿”的滅火方式。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開採燃燒層附近的煤礦,直接剝離可燃物,旋即再建起一條隔離帶,將泥漿與不可燃物灌入燃燒層內部,最大限度的隔絕空氣進入。

在這般全新的治理手段下,如今賀蘭山的生態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場綿延了三百多年的大火也終將會徹底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