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養胖纔有本錢抽高? 小心糖尿病先找上門

營養師指出,兒童長胖不一定會抽高,但卻可能誘發第二型糖尿病。(示意圖/達志影像)

老一輩常說「小時候胖不是胖」、「養胖點,以後纔會抽高」,但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研究指出,5至9歲嚴重肥胖的美國印第安兒童到20歲時,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是正常體重兒童的12倍。對此,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PO文指出,兒童長胖不一定會是以後抽高的基礎,但卻會誘發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

薛曉晶表示,肥胖是青少年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注意孩童體重,讓孩子長高不長胖,是現今家長的一大課題,並提醒5大注意事項。首先是「兒少維持正常BMI」,研究發現,青少年BMI和與成人時期的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有極高的相關性,尤其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與肥胖嚴重程度成正比,若兒童在5至9歲的體重較與正常高出40%,則20歲及45歲時,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就會增加11倍及2倍;而10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其BMI對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亦有相似的影響。

其次是「培養良好飲食及睡眠習慣」,薛曉晶說,在嬰幼兒期和兒童期就應該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營養均衡和選對食物,若不得已要外食,應遵守低糖、低鹽、高纖的飲食原則,且做到均衡飲食、不挑食等。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不在家中放零食飲料,降低孩子吃到垃圾食物的機會。

第三是「養成好品質的睡眠習慣」,晚睡的青少年與正常作息的同儕相比,往往BMI較高、飲食行爲較差,例如蔬果攝取較少、吃不健康零食頻率較高及晚上喝咖啡等。若睡眠充足且配合其他家庭條件,如在家進餐、限制看電視、打電動等,均可顯著降低孩童、特別是學前兒童肥胖的風險。歐美各國對各年齡層兒童的睡眠建議量,1歲前可高達22小時,12至18歲維持8至9個小時。

第四是「每週運動3次」,薛曉晶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兒少身體活動量的建議,5至17歲兒童每天應至少累計從事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的身體活動,且每週至少應從事3次費力的身體活動,包括能強壯肌肉和骨骼、負重活動等。由於肥胖兒童體能通常較同齡者差,因此建議選擇趣味性與重複性高,但複雜度與技巧性低的活動爲主,增加孩童活動的意願,待養成習慣後再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每週至少需運動3次,並將運動安排在飯後20至30分鐘。

第五是「多喝水、少喝飲料」,薛曉晶說,運動後記得補充足夠水分,白開水即可,勿用果汁或運動飲料取代。

最後,薛曉晶提醒,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期,若要進行低熱量或是低糖飲食控制體重,建議諮詢專業營養師,因爲自行過度控制飲食,可能造成孩子營養素缺乏而不利生長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