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即將上一年級,家長必看內容,準備工作很重要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孩子上小學之前要做哪些準備?這些準備是否是必要的?

這是每個家有即將上小學的家長,都要關注的問題。

前兩天有個朋友跟我吐槽她的女兒,馬上要上一年級了,拼音不會、數學沒入門、漢字沒學,她自暴自棄地說,女兒除了會吃(已經長到70斤了),什麼都不會。

她問我孩子這樣上小學會不會很吃累,我知道她心中已經有答案了,所以就安慰她說:不是每個孩子都擅長學習了,你心態放好一點。

她說心態已經很好了,女兒什麼樣都接受。

我之所以讓她放寬心,而沒有詳細跟她聊孩子需要掌握哪些內容,需要具備哪些基礎素質,來輕鬆應對小學,因爲我瞭解她,孩子成長過程中,她的確沒有一點相關的付出,甚至沒有花一點時間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基本都是由奶奶帶的,奶奶也只關心孩子的吃喝問題。

而後續她也沒有心思去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體能方面(沒有給孩子報過一門相關的課程,唯一陪伴孩子外出的時候,就是帶孩子出去吃東西)。

時間花在哪,花就開在哪兒,這個道理最簡單不過了。

孩子上一年級之前,哪些是有必要掌握的

孩子即將上一年級,孩子具備的基礎能力直接影響着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能否快速從幼兒園階段過渡進入到小學生的狀態。

如果不瞭解一年級的狀態,多跟幾個過來的家長聊一聊,就能掌握到關鍵信息了。

我們小時候,幼兒園只上一年,叫“學前班”,整個學前班都是在學習拼音,爲一年級學習打基礎。

現在幼兒園階段不學習,小學階段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快速過渡。

孩子如果有基礎,接觸過這些東西,是能快速掌握的,那麼就不會有牴觸情緒,如果孩子沒有基礎,一個月真的很倉促,這是會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的。

一上學積極性就沒了,還指望後續能跟得上嗎?

數學、漢字是一樣的道理,到了大班以後,基礎數學就一定要讓孩子接觸了,最好是從蒙氏數學開始,蒙氏數學趣味性高,孩子很容易喜歡的。

漢字呢,可以比用提前讓孩子識字,但是控筆必須到位,否則一上一年級,學習漢字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一個反面案例

認識一個小女孩,現在上二年級,開學上三年級,從上一年級開始,她家就沒有消停過。

孩子也是跟着爺爺奶奶長大的,爸爸媽媽要上班,奶奶關注的同樣只是孩子的吃喝問題,孩子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都還不會自己穿衣服。

孩子基本就是稀裡糊塗進入了一年級,然後每天放學爲她寫作業這事,她的爸爸媽媽就沒少生氣,這才一年級啊。

因爲她寫字特別慢,同班其他小朋友半個小時完成,她三個小時都完不成。

除了寫字慢以外,因爲基礎沒打好,習慣沒養成,專注力極差,前期準備工作一點沒有做,直接進入一年級,孩子根本就無法適應。

這種不適應,從一年級到二年級,她的媽媽從憤怒到後來不得不接受現實。

她的媽媽說:孩子可能就是不適合學習吧,不是這塊料。

能這樣想,也是一種解脫。

不過說實話,家長總是用這樣的邏輯來自我安慰,孩子到底是不是學習的料,難道是天生的嗎?並不是天生的,可是家長只有這樣想,才能解脫。

基礎打好了,孩子入門了,家長才能輕鬆

幼兒園階段要不要卷孩子,這個問題討論過很多次。

我是傾向於“不卷”,幼兒園階段,3歲到6歲,是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好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好階段,是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好階段,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拉動孩子內驅力的好階段。

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了,孩子一定可以輕鬆應對後邊的學業。

雖然天賦不同、資質不同,我們要的是孩子能主動學習,要的是孩子的態度。

一年級的基礎到孩子大班下學期就可以安排了,這個時候安排起來還是輕鬆的,前期準備工作做得好,學習起來沒有壓力。

有人說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有人說孩子大了自然就會了。

沒有辦法反駁,畢竟自己的孩子自己做主,如果孩子幼兒園階段,父母因爲忙碌沒有管,要麼就做好後續操心十幾年的準備,要麼就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的一切。

另外,孩子大了不會“自然就會”,想要學會,首先要有想學習的心思,什麼都是學會的,不是天生就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