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ChatGPT:人類遇到大麻煩了(劉洪鐘)

「機器終將與人類競爭」、「機器終將全面接管世界」似乎一直存在於各類科幻電影之中,ChatGPT來襲,這一切會成真嗎?(圖/達志影像)

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ChatGPT發佈後洪水猛獸般席捲世界,就像人工智能領域裡的「另一隻靴子」,人類等待許多年之後終於出現了。近幾十年來,以機器人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在幾乎所有領域都引發了持續的變革。但過去的變革最多也就是對人的部分機械式替代。「機器終將與人類競爭」、「機器終將全面接管世界」則似乎一直存在於各類科幻電影之中。

但ChatGPT對人類思維模式的「超強替代」,毫無疑問正在使幻想一步步變成現實。許多人爲之雀躍,驚呼ChatGPT可能是繼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之後人類發展史上又一次新的工業革命,提升個人便捷指數、提高生產效率乃至改變人類生產和發展方式的同時,將拯救當前搖搖欲墜的世界經濟,推動其擺脫困境,並進入下一個上行長週期。

然而,正如霍金在2015年的一次網路問答中指出的,人工智能可能會成長到非常強大的程度,甚至可能在完全無意的情況下毀滅人類。霍金是從技術和進化的角度警示人工智能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如果從19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和全球化發展的教訓看,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突破式發展也足以令人擔憂。

縱觀過去四十年的世界經濟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爲兩個階段:1980年代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的全球化階段,和2008年之後的去全球化階段。在關於當前去全球化的各種討論中,全球金融危機衝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大國博弈以及俄烏戰爭等成爲大家爭論的焦點。

不過,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講,引發各種問題出現和全球化倒退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因於二戰後以自動化、信息化、網路化爲代表的技術進步。新的技術推動了生產革命和產業革命,機器對人的替代導致大量就業崗位的喪失和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

一份美國總統經濟報告的結論就顯示,技術進步大概可以解釋美國貧富差距擴大的45%,而以國際貿易爲表現的經濟全球化大概只能解釋13%左右。然而,在以勝選爲目的的政治家的操弄下,經濟全球化最終替代技術進步,成了發達國家貧富差距擴大的罪魁禍首,進而成爲這些國家中產階級反對全球化的「替罪羊」。當前越演越烈的反全球化、中美大國博弈和國際秩序裂變,都是這種全球化引發民粹主義興起導致的結果。

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突破式發展及其大量應用,無疑將進一步加速當前的去全球化進程和國際秩序的混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深刻揭示了發達國家資本回報率快於勞動回報率所導致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發展無疑將加速這一趨勢,任由其發展可能會導致「就業末日」,大規模失業將成爲常態。

更令人擔心的是,ChatGPT主要衝擊的不是體力勞動者,而是實驗室技術員、質量監控人員、精算師、會計師、機械製圖員和公司文員等白領階層。就像1980年代以來的技術進步導致發達國家大量中產階級家庭滑入社會下層一樣,新的人工智能革命也有可能將這些白領階層降級爲體力勞動者。有些人不以爲然,認爲新技術會創造大量新的工作崗位。然而,工作崗位的破壞將比創造新工作崗位的速度更快,在缺乏有效制度安排的情況下,工作轉換所需要的再培訓也將難以有效保證。

二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不平等會進一步加劇。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會大大降低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移民勞動力的依賴,一個影響可能是海外工人向本國的匯款減少,加深這些較貧窮國家的經濟困難。另一種可能是,如果新興市場受到人工智能的沉重打擊,可能會刺激更多技能人才向發達國家遷移。這將給富裕國家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白領階層帶來更大的下行壓力,進而助長排外情緒和政治緊張局勢。

三是大國與小國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從提高生產力的角度,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發展無疑會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但這一新型技術所需要的大投入、大數據等苛刻條件,使得大國具有天然優勢。根據普華永道全球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一份報告結論,到2030 年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的潛在貢獻可能會達到15.7兆美元。雖然所有地區都將受益於這一貢獻,但人工智能帶來的最大經濟收益將在中國(2030年GDP增長26%)和北美(增長14.5%),佔全球經濟影響的近70%。

對於中國而言,雖然理論層面人工智能可能帶來GDP的增長,但如果考慮到發達國家民粹主義的持續高漲、去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以及國際秩序的不斷裂變,完美的理論真的能變成現實嗎?

面對ChatGPT,人類將如何進行調整以適應其發展呢?這次,我們真的遇到了大麻煩。

(作者爲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