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美國想資助臺灣極端民兵組織嗎?(雁默)
美國聯邦衆議院軍事委員會「情報暨特種作戰」小組副主席莫菲9月7日率跨黨派衆議員搭機來臺訪問,全團由8位聯邦衆議員組成。
9月7日這批美國訪臺團,很明顯是「臺灣政策法」審議前的一次「戰場拜訪」,來者大都是衆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談的也不外乎「臺灣政策法」中關於防務的事宜。而在這團無預警到訪前,臺灣的極端主義獨派團體,正掀起一波逼民代參選人簽署「不投降承諾書」的妖風,以及曹興誠公開倡議組織民兵的歪念。
臺美間是否在串連搞民兵組織,目標先指向整肅內部異議者呢?
本月即將進入審議的「臺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是一個明顯借鑑「俄烏衝突」經驗的惡劣法案,可視爲《臺灣關係法》(TRA)的豪華升級版,對兩岸關係而言,內容的尖銳性突破美國對華政策的天花板,因此頗令拜登政府頭疼,白宮正在想辦法透過媒體的力量「調整」該法案給行政團隊下的套,反對一些純象徵性,並絕對會引發北京強烈反制的「類臺獨條款」。
純象徵性的條款諸如:將臺灣列爲「非北約盟友」;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爲「臺灣代表處」;撤銷禁止臺灣官員展示臺灣主權象徵的行政指導等等,這些旨在進一步掏空美國的「一箇中國政策」,實質拔升臺灣主權地位的「類臺獨」法律依據。
白宮是否能將此法案淡化到行政系統可以接受的程度,尚未可知,但若干非象徵性的條款通過機率非常大,如對臺灣在軍事上的「援助」,或正確地說——逼買。
這次衆議員團的領頭人是史蒂芬妮•墨菲(Stephanie Murphy),其衆議院「情報暨特種作戰小組」副主席的身分,成了這次訪臺的「武嚇標誌」,不能說是純公關性質的「抗中」表演,而是帶有軍事生意企圖的一次參訪。
「情報暨特種作戰小組」隸屬於「軍事委員會」,其他成員則分別隸屬軍事委員會下的其他小組,可見這次磋商的防務議題十分廣泛。各小組的分工細節於此就不詳談,以下專論臺美在「民兵組織」上,美國會的企圖,與臺灣民間團體疑似「預先呼應」的舉措。
根據「臺灣政策法」第208節(SEC.208),美國會要求美國務卿與國防部長提交對臺灣在國防和復原力領域的需求的分類評估: (1) 臺灣用於抵禦外國侵略的公共和民用資產; (2) 臺灣在高科技勞動力、後勤保障基礎設施和其他民用領域的需求。 並授權 100 萬美元用於完成評估。
簡言之,這是一個牽涉「民防」的條款,美國會要求其國防系統清點臺灣需求。當然,寫在法案裡的評估是動態的,不會只有一次,也可以年年評估進展與新需求。
第212節:增加年度戰爭儲備和對臺灣的支持。 修訂《對外援助法》,將每年的戰爭儲備增加從 2 億美元增加到 5 億美元,以支持臺灣的國防。 授權(美國)總統爲臺灣建立一個必須每年報告的戰爭儲備庫。
美國的對外援助法分爲軍事與非軍事預算,每年5億美元(約150億臺幣)的「戰爭儲備」足使美投資可觀的民防武器與物資儲備。
所謂「黑熊勇士」、「保鄉神射」的武器訓練資源從哪兒來?根據美國援助烏克蘭軍備的經驗,只要美方需要炮灰,就會提供。當然,這只是猜想,但民防資金不見得全來自於臺灣的國防預算,美國暗助當然有其可能性。
曹興誠可沒說每年投資30億,但美國在「戰爭儲備」上,大筆一揮就是每年150億,只要美方有心扶植臺灣民兵,黑熊們的便當錢也就不愁了。
此外,極端主義獨派團體在選前搞「不投降協議書」,目的就是藉由地方民代監督地方政府完善民防體系。地方政府的財政能支援多少「類軍事預算」?當然需要特別補助。因此這些獨派團體在敏感時機刷存在,是不是覬覦「臺灣政策法」的資金大餅呢?
只有每年150億嗎?當然不只。另一個沒在這次訪臺團裡的衆議員威特曼(Rob Wittman)近日在軍事網站「War on The Rocks」撰文,詳細盤點了美國防部在印太地區的帳單,批評美軍方在2010年至2020年間,投放在印太地區的軍事資源太少,並從今年開始要求美國防部列出帳目細項,供國會加強監督。
這些國會撥出預算的計劃包含「國際安全合作計劃」(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Programs);「區域防禦獎學金計劃」(Regional Defense Fellowship Program);「海外人道主義、災難和公民援助」法案(Overseas Humanitarian, Disasters, and Civic Aid )。
以上三本帳簿顯示美方投入印太地區的資源佔比過低,「轉向印太」只是嘴巴說說,實際作爲卻不成比例,因此威特曼要求今後軍事預算優先考慮印太地區,再者,國會需要更細的支出帳本算這筆帳。
以上三個計劃都攸關美方的全球佈局,其中「海外人道主義、災難和公民援助」法案,這是一個可以人道主義救災爲由,對接民兵組織的資金來源之一。
今年5月底,美參議員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訪臺,主要談的就是美國民兵與臺灣的合作交流,爲她所屬的州爭取就業機會與聯邦預算。7月分,達克沃斯便與一票議員連署提出「臺灣夥伴關係法」(United States National Guard),旨在將美國民兵對接臺灣軍方。
以上簡言之,美方以防務合作爲由打擦邊球想擴大「臺灣軍事生意」,落實不對稱戰略,並由國會作爲主要推動單位。議員的主要任務可不是維持臺海和平,而是爲自己所屬的州爭取預算補貼,另一方面從臺灣榨油水發戰爭財。
「臺灣政策法」第206節——綜合培訓計劃,就是敦促美軍方培訓臺灣正規兵與(可能的)民兵的條款。此條款未來補充細節即可納入「臺灣夥伴關係法」裡的民兵演訓計劃。
從臺灣觀點(而不是臺獨觀點)來看,如果兩岸和平是最高原則,美方的一切促戰作爲就是在推臺灣入火坑,而且快速轉向積極。而這會倒逼北京加大力度反制,收緊軍事佈局,在臺灣民兵成氣候前,兵兇戰危的浪頭隨時來襲。
這樣大概能看懂爲何最近臺灣出現以民防爲藉口,搞極端主義民兵組織的歪風。而民兵組織的建立,可稍緩執政黨恢復一年徵兵制的內部政治壓力,以及外部美方的緊迫盯人。
烏克蘭大兵是誰訓練的?資金來源是哪兒?不是很明白了嗎?因此,所有搞極端主義的組織,都是禍臺淵藪,臺海戰爭還沒開打就先打內戰,也不是絕無可能。(作者爲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