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思·羅戈夫:法德經濟疲軟恐令歐洲陷入停滯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1月28日刊登題爲《歐洲經濟陷入停滯》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思·羅戈夫。文章摘編如下:
歐洲很可能在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明年1月上任後迎來一場貿易戰,但其兩大經濟體正在陷入困境。德國大概會連續第二年出現零增長,法國2025年的增長率預計不到1%。
過度舉債不可持續
歐洲經濟停滯是凱恩斯主義刺激不足的結果,還是其臃腫僵化的福利國家制度造成的?不管怎樣,如果有人認爲提高預算赤字或降息等簡單措施可以解決歐洲的問題,那顯然是脫離實際的。
法國的激進刺激政策已經將其預算赤字推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而其債務與GDP之比從2015年的95%激增到現在的112%。去年,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總統因爲決定將退休年齡從62歲提高到64歲而遭到廣泛抗議。此舉雖然意義重大,但僅僅觸及法國財政挑戰的表面。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最近警告,如果不實施深層改革,法國的財政軌跡是不可持續的。
許多美英進步派人士崇尚法國的大政府模式,希望本國也採取類似政策。但債券市場最近已經意識到法國不斷膨脹的債務所構成的風險。引發關注的是,法國政府現在支付的風險溢價高於西班牙。
由於發達經濟體政府債務的實際利率預計將保持高位(除非出現衰退),所以法國無法簡單地依靠增長擺脫債務和養老金問題。相反,沉重的債務負擔幾乎肯定會對其長期經濟前景造成壓力。研究顯示,過度負債不利於經濟增長。增長緩慢、負債累累的歐洲和日本經濟是這種態勢的最佳例證。
“債務剎車”過於死板
沉重的債務負擔限制了政府應對經濟放緩和衰退的能力,從而阻礙了GDP的增長。由於德國的債務與GDP之比僅爲63%,所以它有足夠的空間來振興其破敗的基礎設施,並改善其表現不佳的教育體系。如果得到有效實施,這些投資可以產生足夠的長期增長來抵消其成本。但只有在明智使用時,財政空間纔有價值:事實上,德國的“債務剎車”——將年度赤字上限定爲GDP的0.35%——已經被證明過於死板,下屆政府必須設法繞開它。
此外,如果不進行重大改革,增加公共開支也無法帶來持續增長。具體而言,德國必須恢復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在21世紀初推出的“哈茨改革”的關鍵要素。這些措施使德國的勞動力市場明顯比法國靈活,對德國從“歐洲病夫”轉變爲充滿活力的經濟體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經濟政策向左轉實際上逆轉了大部分進展,嚴重降低了德國引以爲傲的效率,其建設急需的基礎設施的能力明顯受到影響。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柏林勃蘭登堡機場,該機場最終於2020年啓用,比原計劃晚了十年,成本是預計的三倍。
德國終將消除目前的痼疾,但關鍵問題是需要多長時間。11月早些時候,奧拉夫·朔爾茨總理解僱了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導致他脆弱的聯合政府垮臺。由於定在明年2月23日舉行選舉,朔爾茨現在必須讓位給另一位社會民主黨人,否則他的政黨就有崩潰的危險。
經濟前景仍然低迷
在這場政治動盪中,德國正努力應對日益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威脅着其歐洲經濟強國的地位。隨着烏克蘭持續的戰爭不斷削弱投資者信心,德國的工業基礎尚未從失去俄羅斯廉價能源進口的打擊中恢復過來。
如果明年上臺的是一個更保守、以市場爲導向的政府,這些問題很可能是可控的。然而,讓德國重新走上正確道路絕非易事,因爲公衆對結構性改革的支持度仍然很低。特朗普即將發動關稅戰,如果德國經濟不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很難重新獲得抵禦關稅戰的影響所需的活力和靈活性。
雖然其他大多數歐洲經濟體也面臨類似挑戰,但意大利在焦爾吉婭·梅洛尼總理領導下的表現可能會略好一些。西班牙和幾個較小的經濟體(尤其是波蘭)可能會填補德國和法國留下的部分空白,但它們無法完全抵消歐盟這兩大經濟巨頭的疲軟。
如果不是因爲歐洲作爲旅遊目的地的持久吸引力,尤其是對美國遊客的吸引力(他們的強勢美元支撐了該行業),經濟前景會黯淡得多。即便如此,2025年的前景仍然低迷。儘管歐洲經濟可能復甦,但凱恩斯主義的刺激將不足以維持強勁增長。(編譯/葛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