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比人」可能是爪哇直立人的後裔 因智人到來而消失
智人的頭骨(右)與「哈比人」弗洛勒斯人的頭骨,有明顯的尺寸差異。(圖/sciencealert)
生活在70萬年前的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因身型矮小而被俗稱「哈比人」(Hobbit),一直是人類學上的重要研究課題,他們從何而來?又如何消失? 現在新的研究已透露一些答案。
半島電視臺報導,2003年,人類學家在印尼弗洛勒斯島(flores island,1.35萬平方公里)發現哈比人以來, 科學家一直在爭論他們的起源。
星期二,在《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新論文表示,人類學家在一個名爲馬塔門格(Mata Menge)的地點,發現了一塊微小的臂骨和牙齒,年代比哈比人還要古老,很可能是祖先。
研究人員表示,馬塔門格化石,具有印尼爪哇島直立人化石的特徵,證明哈比人是該物種的後裔。
研究主要者、東京大學的海部洋介教授表示:「爪哇直立人的體型與我們現代人相似,這意味着弗洛勒斯人的體型,比體型龐大的直立人經歷了戲劇性的縮小」。
直立人最早出現在大約 190 萬年前,也是源出於非洲,擁有與現代人類相似的身體比例,但大腦較小。可能因爲生存,他們在180萬年前走出非洲,進入歐洲大。包括在中國發現的北京人、元謀人,也是直立人擴散的定居點;至於爪哇直立人,是最早發現的直立人。
這項發現支持了「島嶼侏儒症假說」,因爲環境的孤絕,物資有限,動物被迫往節能方向演化,身材體型小,所需的食物也少,在食物短缺的環境較有優勢。出現這樣的演化方向,大約需要一百萬年的時間。
海部洋介說:「大約180萬年前,一批直立人來到了弗洛勒斯島這附近,此時因爲冰河時期,海平面很低,那裡是連成一片的沙洲地帶,但是隨着冰河時期結束,海水水面上升,弗洛勒斯島的面積急劇縮小,困於島上的人們被迫在孤絕的環境生存。久而久之,身形往小型化發展,形成了弗洛勒斯人。」
在馬塔門格發現的骨頭化石非常小,國際研究小組起初認爲它一定是來自一個孩子。然而,對骨頭樣本的顯微鏡檢查顯示它來自成年人。
馬塔門格的砂岩中出土了至少 4 個人(兩名成人和兩名兒童)的 10 塊弗洛勒斯人化石,其中包括 2016 年形式的一些化石以及石器。
另外,智人到達該地區後不久,弗洛勒斯人就滅絕了。科學家說:「我認爲我們這一種人,很可能是罪魁禍首。弗洛勒斯人在如此孤絕的環境生存了極長的時間,然後在智人出現於該地區不久後就消失了,顯然並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