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產能出海有望成爲中國企業出海新機遇

就“美國大選落地後,中國的出口企業將受到何種影響以及蘊含哪些投資機會”這一話題,國泰君安宏觀及產業分析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國泰君安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黃汝南認爲,在高關稅壁壘的背景下,產能出海有望取代產品出海成爲中國企業的出海新機遇。產能出海具有提升企業盈利能力、促進國民財富增長、倒逼產業升級的作用,部分成長性較高行業的產能出海還能夠與產品出海相互促進。從出海緊迫性、海外需求潛力、成長性三個維度判斷,消費品和科技製造類均將受益於產能出海。

國泰君安電子首席分析師舒迪表示,OPPO、vivo、傳音等終端廠商紛紛佈局海外市場,通過深挖當地消費者需求,發力營銷、渠道及供應鏈,市場拓展逐步加速。2024Q2國內終端廠商在南亞、東南亞、非洲地區合計市場份額佔比分別達到60.2%/62.3%/73.0%。智能手機EMS、ODM、PCB企業配合終端廠商在印度及東南亞地區投資建廠,逐步完善供應鏈,目前管理、政策方面仍存一定風險。

國泰君安新能源聯席首席分析師龐鈞文表示,江蘇國信(850MW)、三峽(800MW)、龍源射陽(1GW)項目等重大海風項目開工在即,對板塊形成催化,相關企業迎來訂單收入確認預期。2025年是十四五的關鍵節點,將是海風裝機大年,預計2024、2025年裝機規模有望達到合計30-35gw的水平,作爲對比2022、2023年全年國內海風裝分別是5.1和7.2gw,意味着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將進入到國內海風的大規模建設期。同時展望十五五期間,國內海風規劃有望繼續打開空間,同時海外需求特別是歐洲海風高增長,海風景氣度將持續向上。推薦:風機整機、海纜、鑄鍛件、塔筒、管樁等。電力設備海外需求三期疊加,包括老舊設備到期更換、新能源配套用電力設備、AI數據中心需求驅動,帶來電力設備需求的長週期景氣。中國企業變壓器、高壓開關、電錶等有望充分受益。行業企業競爭格局穩定,出海業務毛利更高,有望實現長期價值增長。

國泰君安汽車首席分析師吳曉飛表示,特朗普勝出,美國貿易保護加強,本土新能源政策可能波動,短期影響美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需求,中長期不改全球電動化趨勢。2023-2024年中國的頭部車企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前佈局海外市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環境下,本地化生產大勢所趨,中國汽車產業鏈有望加速出海,在海外繼續發揮製造優勢,孕育全球化巨頭企業,推薦具備全球化生產和競爭能力的龍頭整車和汽車零部件企業。

國泰君安家電首席分析師蔡雯娟表示,特朗普上臺之後,關稅提升的概率加大,估計會對板塊中出口業務佔比較高的公司帶來不利影響,參考上一輪任期的表現,短期來看,估值影響的程度遠大於基本面影響,且目前龍頭企業如四大集團皆在積極佈局海外產能基地,預計關稅落地後的實際影響有限,建議把握錯殺的機會。現階段關注點重回內需,推薦以舊換新政策效果拉動,以及地產後週期個股。

國泰君安社服零售首席分析師劉越男表示,兩類公司受影響相對有限:1)具有較強品牌勢能及盈利能力的公司,可通過提價或其他方式部分轉嫁關稅影響,受關稅影響較低;2)美國業務佔比較低的公司、全球佈局較多元、具有供應鏈轉移能力的公司,受關稅影響較低。因此跨境電商/零售出海類公司將呈現K型結構,此外部分有明確業績改善預期的公司可關注。

國泰君安輕工分析師毛宇翔表示,短期看,大選落地對股價影響更多是情緒及估值層面,當前經營基本面穩健,未來關稅政策實施之前,不排除出現搶進口,進而導致“弱預期、強現實”的情況。中長期維度看,影響也有限。紡服方面,18-19年大部分品類加徵7.5%關稅,產能向東亞南轉移,當前風險敞口小,且歷史上看,紡服產業鏈遵循成本最優的邏輯,製造業迴流發達國家的可能性小。輕工方面,影響會有分化,上一輪關稅加徵家居普遍爲25%,一方面,頭部企業通過自身承擔10%,客戶承擔15%,對衝經營壓力,另一方面,參考牀墊品類的反傾銷,可能會加快部分品類的製造端向美國迴流。此外,部分細分輕工品類如保溫杯,下游動銷保持高景氣度,越南工廠也在逐步爬坡,提高抗風險能力。

國泰君安機械聯席首席分析師徐喬威表示,把握機械裝備行業三大投資邏輯:1)科技驅動:中國裝備製造業從人力資源驅動到投資驅動到資源驅動,全面進入到科技驅動的階段,面臨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階段,看好半導體國產化、人形機器人及產業鏈上的數控機牀、傳感器等行業。2)從出口產品到裝備全球:看好具備出海能力的子行業,包括:工程機械、鐵路裝備、3C裝備、注塑機、礦山機械、手工具等。3)看好產能過剩行業的併購整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