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低碳排飲食怎麼吃?跟著營養師3原則挑對食物

年夜飯如何吃得健康,同時兼顧環境友善?低碳排飲食(low carbon emissions diet)是個好選擇。 圖/freepik

農曆新年將近,讓人引頸期盼的除了連續7天春節假期,還有澎湃的圍爐佳餚,如何吃得健康,同時兼顧環境友善,低碳排飲食(low carbon emissions diet)是個好選擇,不僅減少過年暴飲暴食的罪惡感,開工後也能跨出更輕盈的步伐,迎接新的一年。究竟如何做到低碳排飲食呢?跟着營養師的3大建議就能輕鬆做到。

全球1/3溫室氣體來自食物 牛肉碳排是堅果的176倍

根據聯合國公佈的數據,全球約3分之1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糧食系統,從生產、運輸、零售到消費都產生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且農業、畜牧業和土地利用佔大宗,包含爲了擴大農地而砍伐林地,釋放森林中儲存的二氧化碳,或是飼養大量家畜,導致消化過程排放過多甲烷等。

資料更進一步指出,若以每公斤食物產生的碳排放量計算,牛肉製造70.6公斤溫室氣體,豬肉爲12.3公斤,穀物類3.6公斤,蔬菜類0.7公斤,堅果類則僅製造0.4公斤,可見動物性食品比植物性食品產生更多溫室氣體。

牛肉碳排是堅果的176倍,食物碳排比一比。 圖/倡議家制作

低碳飲食怎麼吃?豆、魚、蛋、肉順序是關鍵

「根式營養」營養師廖家祥Regan廖家祥指出,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中建議的「豆魚蛋肉」,就是將低碳排耕種的「豆類」排在第一位,其中黃豆、黑豆及毛豆三種豆類,更是對身體較友善的植物性蛋白質。

「除了養生概念提升,環境永續也是倍受矚目的議題,其實衛福部長期提倡符合低碳飲食原則的植物系飲食,而豆、魚、蛋、肉不只是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同時也是建議攝取順序。」廖家祥說明,這樣吃能減少吃進過多不利健康的飽和脂肪,降低慢性疾病發生的機率。

吃當季、食在地 國產食材更永續

除了調整飲食順序,廖家祥也表示,年假期間不少人返鄉或到外地走春時,會藉機品嚐家鄉與旅遊地的特色料理,民衆可把握兩個原則,吃當季、食在地,以及避免選擇包裝或裝飾過度的食材,從消費上做到低碳排飲食。

在海鮮的挑選上,民衆可優先購買有永續標章或溯源履歷的產品,在地養殖的水產也優於進口養殖,例如鬼頭刀、紅𫠐、九孔等,都是對海洋資源傷害較小的選擇。

適量購買減少剩食 避免隔夜菜重複加熱

此外,依據食量與人數點餐,可以減少過多剩食廚餘,但可別爲了零剩食而罔顧健康。廖家祥說,豐盛料理難免留下剩菜剩飯,隔天加熱再吃一次並無大礙,但若年假連續都吃同一鍋煮出來的剩餐,就有食品衛生安全的風險。

家裡冰箱的冷凍或冷藏溫度,其實都只能「減緩」細菌滋生速度,而非「抑制」生長,隔夜菜放久,就會滋生細菌,且隔夜菜久放或反覆加熱,營養會流失,最好隔天要吃完。

「而年菜通常重口味,其實已出不吃敗壞的風味,對長輩以及腸胃不好的人就有食物中毒的健康風險。」廖家祥說,送醫過程還會增加人力耗損和碳排放,適量採購對剩食的減少,還是比較有幫助。

參考資料

Take action!加入《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