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說教 學者建議團體諮商

警察壓力太大成外界關注焦點,但輔導員警的關老師制度,被不少基層認爲效果有限。圖爲桃園警分局舉辦員警心理諮商講座,輔導員警如何紓壓。(本報資料照片)

「要解決問題就先處理造成問題的人」,這句管理學上的玩笑話套用在警察關老師制度上可說是最大的諷刺,因本身不具備專業職能,加上又有其他勤業務,在面對有需要心輔的同仁求助時,如果官階、年資比對方大,很可能就會變成「過來人說教」。

陽明交大健康心理中心副主任、教育所合聘副教授許鶯珠指出,主管、同事來擔任輔導角色,這種「雙重關係」在諮商上並不合適,雖然最瞭解基層的壓力來源,但正因太過了解,根本還不知道事件細節、不知對員警的心理影響的情況下,就想先給建議,不見得適合當事人。

許鶯珠說,主管角色容易先入爲主、倚老賣老,都覺得沒有過不了的難關,自己人更容易陷入偏執,很難做好輔導角色。時代在改變,每個人對於壓力事件解讀不同,而且主管負責打考績,即使強調會保密,在員警心中仍有不確定感,擔心自己的情況被說出去。

玄奘大學心理系主任黃軍義說,有相關研究指出,員警處在陽剛文化,導致壓抑不願表達情感,即使有心理困擾也不願意向外求助,因爲求助等於變成弱者。此外在警局系統內求助,若資料外泄恐導致升遷、名聲受影響,種種疑慮加起來都讓員警卻步。

黃軍義透露曾在臺灣諮商與輔導學會年會中反映,希望警察單位能比照司法機構,專職聘用心理師,成立公正客觀的單位,讓有心理需求的警察尋求協助,甚至警眷也同樣可接受心理諮商服務,期待未來有機會立委能推動修法。

許鶯珠也建議,若以內部出發可嘗試「團體諮商」,在員警還沒感受到壓力、事情惡化之前,就把承受的壓力講出來,彼此分享支持,在團體內產生「普同感」,原來不只有自己承受這種壓力,大家都有類似狀況,或可引進專業的正念課程,引導員警釋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