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保證疏解到雄安人員創業、居住條件及工資收入不低於在北京時水平
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有關情況。
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是解決北京的“大城市病”問題。戰略實施以來,中央區域辦會同有關方面堅持控增量、疏存量相結合,從激勵和約束兩方面加快構建疏解政策體系,分批分期推動相關功能疏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一方面,從源頭上嚴控增量。嚴格審批在北京落戶的一般性製造業等項目,一批原來準備在北京落戶的非首都功能設在京外。同時絕對不搞“一刀切”,對於符合“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項目,比如社區的一些“菜藍子”工程,積極予以保障。
另一方面,有序推動存量向外疏解。堅持集中疏解和分散疏解相結合,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穩妥有序推進疏解工作。戰略實施以來,北京市疏解了一般製造業有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這4所高校的雄安校區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雄安院區,目前都已經開工建設。
郭蘭峰表示,爲了保障疏解單位和人員的切身利益,國家發改委和有關部門針對疏解單位、人員關心的焦點問題,陸續制定實施了一批政策,特別是去年出臺了雄安新區28條政策,保證疏解到雄安的人員有“三個不低於”:一個是創業條件,二是居住條件,三是工資收入,總體不低於在北京時的水平。同時,也積極鼓勵疏解單位以此爲契機,從架構和業務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實現效能提升和結構優化。
郭蘭峰表示,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北京“大城市病”問題將進一步緩解,北京首都功能將更加充分彰顯,疏解單位和人員也都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吳陽北京報道
編輯 何先鋒 責編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