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以文化賦能思政課建設

(原標題:【光明論壇】以文化賦能思政課建設)

【光明論壇】

作者:房紅麗(山東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超幸福的思政課”“這樣的思政課太有意思了”……日前,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主辦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強國復興有我”首都高校新生教育主題“大思政課”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標誌着該項活動的巡演正式啓動。當天,近1000名師生代表現場觀看,20餘萬名2024級高校學生通過線上直播觀看。這堂搬上舞臺的“大思政課”由30餘所大中小學的300餘名師生共同演繹,通過朗誦、舞蹈、歌曲、情景劇、戲曲等文藝表達方式,全面展現首都學子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使命的昂揚風貌。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爲我們培育強大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的底氣。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爲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爲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明確了文化賦能思政課建設的鮮明導向和實踐路徑。以習近平文化思想鍛造思政課引領力,是落實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爲思政課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鑄魂育人、啓智潤心功能注入了不竭動能。

堅持政治引領與知識講授相結合,講深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培養政治立場堅定的時代新人。習近平文化思想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貫通曆史、現實和未來,融通中國與世界。“大思政課”作爲我國教育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立足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思政課的育人屬性與政治屬性,提振青年學生昂揚向上、銳意進取的精氣神。因此,思政課應當是有大格局、大視野的課,應當有助於引導青年以開放姿態和全球視野認識中國與世界。要打造精品思政課,強化育人陣地內容建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根基,分學段有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圍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引領青年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增進知史愛國知黨愛黨之情,增強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如“藝術名家領讀經典大思政課”在長辛店二七紀念館舉辦首堂場景沉浸式思政大課,將劇本變成課本,再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通過師生“共演一齣戲”的形式,引導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堅持價值引領與文化傳承相統一,培養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時代新人。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要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認識中華文明發展規律,是對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思政課具有鮮明的文化屬性。在講清楚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黨的創新理論,講清楚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在契合的基礎上,應當不斷延展思政課堂的教學“半徑”,推動“行走的思政課”走得更深更實,從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使學生獲得啓迪人生、涵養智慧的精神力量。

堅持創新教學方法與實踐體悟相結合,講活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增強思政課的活力,提升思政課的張力和深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於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上蘊藏着海量的優質資源,這些都爲思政課帶來新精彩。廣大思政課教師要立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內涵、精神實質、價值追求,採用更多元化、互動性、信息化的教學方式,把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創新場景再造,利用虛擬仿真、全息影像等新興技術,創設出更加逼真、生動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與到歷史事件、社會現象等情境中,感受國家建設與發展的斐然成就,努力成爲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光明日報》(2024年12月19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