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丨暮春槐序 雨生百穀
2024年4月19日(農曆甲辰年三月十一日)21時59分,迎節氣“穀雨”。
暮春槐序,落英繽紛。雨生百穀,清淨明潔。
穀雨·三候
一候 萍始生
萍水碧綠,雨意逢時。
二候 鳴鳩拂其羽
布穀啼春,振羽喚耕。
三候 戴勝降於桑
戴勝臨桑,蠶將出蟻。
穀雨·農事
穀雨正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雨水滋潤農田,爲莊稼生長提供有利條件。
“穀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穀雨下秧,大致無妨。”
北方地區冬小麥抽穗揚花,進入生長過程中耗水最大時期,要保證充足水分供應,特別注意防旱防溼,預防病蟲害、倒春寒和冰雹危害。
江南地區忙於耕田、施肥、插秧、育苗,是雙季早稻栽插的有利時機。茶農忙着採收春茶、製茶,蠶農着手春蠶飼養管理,漁民早出晚歸開始撒網捕魚。
各地搶抓農時,做好棉花、玉米、大豆、花生、黃豆、雜豆、馬鈴薯、紅薯、山藥、茄子等的播種與田間管理。
穀雨·文化習俗
“穀雨三朝看牡丹。”穀雨時節正值牡丹盛開,因此牡丹花又被稱作穀雨花。穀雨賞牡丹習俗已綿延千年,至今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和四川彭州還會在穀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
在北方沿海一帶,漁民穀雨“祭海”習俗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穀雨時值春海水暖,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穀雨這天,漁民會舉行隆重海祭,祈求出海平安、滿載而歸,因此穀雨也被稱作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這一習俗,在今天膠東榮成一帶仍然流行。
穀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每年穀雨,倉頡廟會都會在陝西白水縣如期舉行。據《淮南子》和《山海經》記載,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佈倉頡造字成功,當天下了一場穀子雨。倉頡死後,人們將其安葬在家鄉白水縣史官鎮北,墓門對聯刻有“雨粟當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橋陵”。
在山東、山西、陝西等地,流行“穀雨貼”習俗。穀雨後,氣溫升高,害蟲進入高繁衍期,爲減輕蟲害,農民一邊進入田間消滅蟲害,一邊在門或牆上張貼穀雨貼年畫,震懾五毒,驅兇納吉。
在北方一些地區,至今還流行“走穀雨”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相互探望。到野外散步,親近自然。
走完穀雨,沐桃花浴。這一古老習俗源於每年穀雨時節的桃花汛,落入河水的桃花瓣遍佈河面,相傳用桃花水沐浴,可消災避禍、驅除瘟疫。
穀雨·食養
穀雨茶,是穀雨時節新鮮採製的春茶,又叫二春茶,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口感醇厚,香氣宜人。喝穀雨茶,有清肝明目、祛除溼氣的功效。
“雨前香椿嫩如絲。”穀雨前後,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鮮椿芽中含有豐富蛋白質、胡蘿蔔素和大量維生素C,其葉、芽、根、皮與果實均可入藥,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健胃理氣等多種功效。鮮香椿雖好,但硝酸鹽含量較高,食用前一定要用沸水焯燙。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侗寨的年輕小夥子們,會在穀雨這天到姑娘家扔竹簍,討要烏米飯,表達對姑娘的愛慕之意。因此,烏米飯也成爲當地農耕文化與婚戀習俗的雙重象徵。
穀雨時節,適當多吃些全麥麪粉、蕎麥麪、莜麥面、小米、黃豆、黑芝麻、韭菜、萵筍、香菜、香椿、荷葉、西紅柿、黃瓜、菠菜、冬瓜、荸薺、梨、桑葚等食物,益肝補腎,生津潤燥。
穀雨·詩詞
穀雨時節,田疇耕織,風日芳菲,恬淡清麗,感時惜春,餘韻悠長。
穀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
葉間鳴戴勝,澤水長浮萍。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穀雨三月中》
分陰當愛惜,遲景好逢迎。
林野薰風起,樓臺穀雨晴。
——唐·劉禹錫《穀雨》
落絮遊絲三月候,風吹雨洗一城花。
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穀雨茶。
——宋·黃庭堅《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五首 其一》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
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宋·范成大《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山中谷雨後,采采碧瑤枝。
露葉香猶溼,筠籠寄不遲。
——明·王九思《周守寄穀雨茶及大扇謝答二首 其一》
白雲深處古田家,穀雨新晴課種麻。
我亦芒鞋間不得,滿山開遍碧桐花。
——清·吳蘭修《山莊即事》
霏雨颺曉,春歸夏盛。
翠微深處,蔥蘢豐盈。
經年好時,物來順應。
當時不雜,歲靜風平。
春日最後一個節氣,
願所盼如許亦如期。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