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第一股”困在代理模式裡

共享充電寶“老大哥”怪獸充電正深陷經營困境。

8月15日,據新浪科技報道,多地代理商正聯合起訴怪獸充電,稱遭遇該公司銷售人員電銷欺詐。多位代理商累計投資數百萬元買入怪獸充電設備及售後鋪設等服務後,卻出現鋪設爛尾現象,導致設備大面積掉線,前期投資虧損嚴重。

界面新聞據此向怪獸充電方面求證,截至發稿,對方並未迴應。但一位長沙的門店店主表示,本該與其對接的長沙代理商一直聯繫不上,連續五個月未能拿到分成。她還嘗試和怪獸充電總部溝通,對方未有回覆,目前正準備起訴怪獸充電。

這家成立於2017年的公司,其創始團隊有着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大廠背景,創始人蔡光淵曾任優步上海總經理兼全國市場總監。截至2020年底,怪獸充電在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市場份額達34.4%,位列行業第一,曾有超過66.4萬個商戶點位和500萬個移動電源。

其還收穫了“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的稱號,成功在2021年登陸納斯達克。但上市即破發,此後怪獸充電的日子也不好過。

2021年至2022年,該公司分別虧損1.25億元、7.11億元,直到2023年才首次實現全年盈利,營收達30億元,同比增長4.2%。

扭虧爲盈的背後,是怪獸充電嘗試轉型,採取了放權給代理商的加盟模式。2023年該公司的渠道模式(代理模式)收入佔比高達70.7%,而直營模式的收入佔比爲29.3%。

界面新聞從一位怪獸充電工作人員處得知,公司現在僅有少量直營店,大部分都撤銷了,多是代理商直接與總部簽約合作。

然而代理商也有諸多不滿,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看上去低成本的創業,其實並不賺錢,背後問題重重。

代理模式成雙刃劍

據新浪科技報道,怪獸充電目前正在大面積出售城市直營業務,全面轉向代理加盟模式。除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優質點位仍在保持運營外,現已不做新增,其餘城市直營點位已在打包出售,轉賣給區域代理商。

界面新聞獲悉,怪獸充電主要有三款充電櫃機:6孔櫃機(1200元/臺)、8孔櫃機(1560元/臺)和12孔櫃機(2290元/臺)。代理合作門檻是30臺起購,買30送16臺,到手46臺。按照最低成本投入計算,購買30臺6孔櫃機,總價爲36000元,首付則只需要一半價錢——18000元。

“剩下的18000元可分成12期,每月用充電寶流水抵扣。這是公司內部扶持代理商的政策,沒有利息,也不會上徵信。”一位怪獸充電的工作人員告訴界面新聞。

買入充電櫃機後,代理商至少可以拿到90%的分成收入,根據購買機器的數量,額外獎勵2%到6%的分成。然而,這並非代理商的最終收入,通常商家會拿走大頭,大概佔7到8個點的比例。

這種代理商模式不算透明,分成銀行賬戶由代理商管理,後者可以提前設置運營成本,否則大概率會虧本,而落地商戶對此並不知情。

過度放權不可避免會滋生“收費亂象”,而總部對代理商也缺乏管理。界面新聞拿到的《怪獸充電渠道招商手冊》中,並未涉及渠道商管理內容。

代理模式曾讓這家公司保持較快的擴張節奏。2023年全年,怪獸充電新增代理合作夥伴超4300個,代理點位佔比提升至72.8%。僅代理業務爲怪獸充電貢獻了18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49.3%。

該公司的業務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移動設備充電業務、移動電源銷售和其他(包括廣告等)。這當中,移動設備充電業務,即共享充電寶服務佔大頭,2023年佔據了總收入的96.5%,其他業務對總營收的貢獻較小。

怪獸充電總裁徐培峰曾表示,公司藉助直營和代理兩種模式覆蓋了更多的地區和場景,未來將繼續通過雙模式協同推動業務增長,提升盈利能力。

共享充電寶通常對站點位置的要求較高,多設置在大型購物中心、餐飲娛樂場所以及醫院、火車站等人流量較大、停留期超過1小時的場所。儘管站點需要向商戶繳納一定的入場費,產生的收入還要與商戶進行分成,但相較於重資產、重成本的純直營模式,直代共營有助於降低自有點位的固定資產投入。

但這並不意味着怪獸充電可以藉此實現持久增長。

放開代理後,該公司不得不面對毛利率快速下滑的現實。2020年,其毛利率還高達84.67%,此後三年,這一數字逐級遞減,分別爲82.13%、76.76%、56.45%。

另一方面,充電寶落地的商戶會要求儘可能多的分成,這也進一步拉高了運營成本。界面新聞注意到,包括怪獸充電、街電、美團充電等,均在大規模開放代理商加盟模式,並承諾分成達90%以上。

一面是點位的快速擴張,另一面則是成本的不斷加碼,從而制約了該領域玩家的盈利能力提升。

行業隱憂不斷浮現

共享充電寶行業也曾經歷高光時刻。

最紅火的2020年,“三電一獸”手握市場近96%的份額。“三電”指的是小電科技,以及竹芒科技旗下的街電、搜電,而“一獸”便是當時份額居首的怪獸充電。

截至去年年底,怪獸充電在全國共有123.4萬個POI(點位數),累計註冊用戶數達3.915億,擁有在線共享充電寶920萬個,三項數據同比分別增長23.8%、17.3%、36.6%。

然而,包括怪獸充電在內的幾家公司都命運多舛。怪獸充電赴美“流血上市”時,小電科技曾計劃在港股啓動IPO,此後申請材料自動失效,上市“擱淺”,且多次傳出裁員消息。

小電科技當時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其營收爲19.1億元,淨虧1.04億元。截至2020年底,該公司共享充電服務點位數已達71萬個,投放充電寶近600萬個,領先於同期的怪獸和街電。

除創業公司外,共享充電寶行業還吸引了互聯網大廠加入——美團於2020年5月正式啓動該項目。依託於雄厚的資金、大量自有客戶,美團迅速佔領市場,行業格局隨之發生變化。

怪獸充電則沒能延續之前的輝煌。今年一季度,不僅營收大幅下滑51.7%,淨利也由盈轉虧。儘管累計註冊用戶數及共享充電寶數、點位數等數據均有微幅增長,但其毛利率從2021年的82.13%大幅下降至如今的57.77%。

對於業績突變,該公司給出的解釋是,“與網絡合作夥伴的合同安排發生變化,移動設備充電收入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毛利率下滑之時,該公司的銷售管理及行政費用卻依然高企,2023財年高達2.32億元,遠遠高於1290萬的研發費用。

對分銷和營銷的過度依賴已是行業通病。2018年到2020年,小電科技分銷及營銷開支逐年遞增,其中分成費用佔比將近一半。

共享充電寶作爲應急充電設施,屬於剛性需求較強的行業,品牌方對終端租賃費用有一定的議價權。在高成本挑戰之下,共享充電寶企業不得不通過“漲價”來應對。

今年以來,不少消費者都在社交媒體上反映共享充電寶收費標準不一、亂扣費等問題。黑貓投訴顯示,怪獸充電、街電、美團充電分別有21166、24482、6575條投訴。

界面新聞注意到,許多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實際使用價格已經達到5元/小時,不足一小時需要按一小時收費。放開加盟後,代理商可以自主定價,同一充電寶經常出現價格不一的情況,因而有了“價格刺客”的稱號。此外,共享充電寶還面臨快充技術的挑戰,“充電慢”已成行業頑疾。

但怪獸充電們很難無限制的漲價。倘若漲價幅度過大、費用過高,無疑將導致用戶減少租賃時間或自帶充電寶。這也意味着,共享充電寶公司無法完全將運營成本轉嫁到租賃費用上,盈利難、利潤低的情況一定時期內仍將存在。

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與代理商、商戶、用戶之間的利益之爭,都讓共享充電寶行業講不出更多新故事,也讓二級市場對其熱情不再。

截至8月14日美股收盤,怪獸充電的股價爲0.71美元,市值僅爲1.83億美元,兩項數字較上市首日開盤時縮水了九成以上。而在怪獸充電之後,已久未有新的共享充電寶公司成功上市。

對於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眼下如何更好地活下去顯然比擴張更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