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招錄內幕曝光 潛規則引發社會仇官心態

圖:公務員考試現場

本站教育頻道綜合 長期以來,各界對公務員招錄的內幕猜測不斷,也在不斷質疑整個過程公平和公開。究竟這其中是否存在某些內幕,且看《法制日報記者調查。

公招作弊手法

交叉安排,你的兒子進我的單位,我的女兒進你的單位,有利於繞開用人制度上的“直系親屬迴避”規定;

量身定製,官員學歷資格基層任職經驗機關工作經歷、黨派甚至性別等招錄條件上,爲其子女量身定製種種門檻,以便過濾淘汰競爭者,讓某些官員子女順利入圍過關;

提前內定,表面上公開招錄,實際上早就內定爲特定的某些官員子女……

近年來,公職招考作弊內幕不斷升級,已經從所謂的“潛規則”進化到了給領導子女“量身定製”職位,甚至出現“交叉安排”、“提前內定”、“考試作弊”、“公示巧合”、“人才引進”等種種作弊手法。

專家認爲,某些官員子女通過種種“安排”進入官場現象已經普遍存在於各個層面、各種類型的公共部門。

這種現象不但會嚴重損害社會公正,而且也將使官員素質日益下滑。同時,處於經濟社會位置較低層級的子女進入較高層級的門檻明顯增高,兩者間的社會流動障礙在強化

視點關注

一場跨省追捕的鬧劇暫時告一段落: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公安局利通分局正式作出刑事賠償決定:給予當事人王鵬刑事賠償1003.44元。

與許多熱門新聞事件一樣,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本身”,公衆在關注王鵬命運的同時,也將目光投向了跨省追捕的起因王鵬曾連續舉報他的同學在參加公務員考試的過程中作弊。

近年來,公職招考一再曝出醜聞,有業內專家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各種公共職位被某些官員“徵用”已經成了一種較爲普遍的現象,需要從根本上進行反思。

第二頁:“量身定製”公職招錄內幕層出不窮

第三頁:潛規則引發社會“仇官心態

第四頁:公開+迴避 公職招錄積弊亟待清除

推薦閱讀:

公務員終身收入超千萬 我得奮鬥100年

瘋狂記者轉而考碗:拿公務員考試賭明天

揭秘各行業年終獎 曝公務員不足一萬

“量身定製”公職招錄內幕層出不窮

據瞭解,老家江蘇省連雲港市的王鵬,2003年考入蘭州大學中文系就讀。王鵬因看不慣同學馬晶晶“不學無術”,心裡覺得很不公平。而王鵬與馬晶晶的最大沖突,是馬晶晶在公務員考試中的諸多疑點。

在王鵬和他的同學看來,在學校4年期間,馬晶晶除了體育課,其他課程很多都因不及格而補考,總成績總是排名倒數幾位,但在共青團銀川市委學校部科員招錄這個有400多人蔘加的招錄考試中,馬晶晶不僅筆試成績第一,而且面試也是第一名。面對這種反差,王鵬分別向國家公務員局、監察部和共青團銀川市委的相關領導寫了舉報信。

公開資料顯示,馬晶晶的父親馬崇林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涇源縣委副書記、縣長,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其母丁蘭玉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委常委、總工會主席,分管婦聯和團委,現任吳忠市委常委、市政協主席。王鵬的舉報材料稱,正是家庭的“高官”背景,讓馬晶晶的公務員考試充滿了“內幕”。

《法制日報》記者發現,王鵬舉報招錄內幕並非個例。近年來,被羣衆舉報或是查實的公共職位招考內幕不斷升級,已經從所謂的“潛規則”進化到了“量身定製”:

廣東省某地曾出現一名“預測哥”,他發帖稱,當地事業單位招聘過程中,宣傳文化中心的兩個崗位“不僅限專業,最誇張的是10年或5年的經驗,而且招的工作人員兩名卻有完全不同的限制”,“幾乎可以肯定是量身定製”。

“預測哥”稱,經過自己打探,招聘信息中,前者爲該單位一李姓主任,後者爲一盧姓本地人,他們“所有條件完全符合”。

最後的結果顯示,“預測哥”的預測完全正確。

在公職招錄中,除了量身定製外,還有其他“陽謀”:

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在2009年下半年進行了一次事業編制人員公開招聘,此次招聘最終錄用4人,但其中3人都是局領導的子女。

浙江省平陽縣人事局在其網站上公佈“2009年公開考錄職高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擬錄用人員名單公示”的公告後,應聘該校法學專業教師考試的3人中,只有一人有成績,另外兩人均是零分。而這名唯一獲得成績、並最終進入擬錄用人員公示名單的“林廷耀”,就是該校校長林傳杯的兒子。

一名長期在機關工作的幹部告訴記者,某些領導幹部“曲線”爲子女安排工作的方式有幾種:“交叉安排,你的兒子進我的單位,我的女兒進你的單位,有利於繞開用人制度上的‘直系親屬迴避’規定;量身定製,官員在學歷資格、基層任職經驗、機關工作經歷、黨派甚至性別等招錄條件上,爲其子女量身定製種種門檻,以便過濾淘汰競爭者,讓某些官員子女順利入圍過關;提前內定,表面上公開招錄,實際上早就內定爲特定的某些官員子女;考試作弊,在筆試、面試的各個環節均有操作空間,比如泄漏考題、收買考官、成績造假等。”

據這名幹部介紹,除了上述較爲常見的方式外,還包括“在公示上做文章對人事招錄的公示日期進行巧妙操作,故意安排在長假前後時間跨度長、公衆不易關注的時段或者有較多社會焦點的時段,以繞開公衆關注點,讓某些官員順利通過公示關;還有的官員將子女送到國外,只要弄個帶有英文的文憑,就作爲‘海歸’引進,直接任‘精英型幹部’等等”。

第三頁:潛規則引發社會“仇官”心態

第四頁:公開+迴避 公職招錄積弊亟待清除

推薦閱讀:

公務員終身收入超千萬 我得奮鬥100年

瘋狂記者轉而考碗:拿公務員考試賭明天

揭秘各行業年終獎 曝公務員不足一萬

潛規則引發社會“仇官”心態

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幹部向記者感嘆說:“春節回老家過年,聽說了一個當點小官的親戚的事情,他有個初中沒畢業的兒子,現在安置在政府部門工作,前不久結婚了,居然娶了一個研究生。”

“聽了這事,難免覺得有些意外。我並不是學歷歧視,並不是說初中生就不能娶研究生,而是看到這些年以來,就連偏僻的老家都漸漸不把學歷當回事了,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依靠知識改變命運改變處境的夢想越來越飄渺了,在現實中,人脈關係和家庭背景甚至更能決定一切。”這位老幹部說。

一名從基層調入上級機關的公務員則向記者吐露,“這次我們單位是新組建的,通過內部公開考試招考了一部分人,所謂內部考試就是有限競爭。我這次算是僥倖的,竟然考上了。不過,我也還是沾了一些光,當時招考時找了個在省裡工作的老鄉,打了聲招呼,由於我成績有很大的優勢,所以沒有再費太多的力。但從我走進這個單位開始,明顯感覺到一種壓抑感”。

壓抑感從何而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我漸漸發現,這裡面竟然有很多玄機。比如有的人得到領導的照顧,有的人一進來就從事比較輕鬆而有權的工作,等等。後來接觸多了,大家在一起吃飯、喝酒時聊天才知道,他們大多數都是官員子女,比如是某某廳長的侄女、某某處長的外甥、某某書記的女兒、某某主任的遠房親戚等等。而更爲不解的是,居然還有一部分人沒有通過招考就進入單位工作了,不知道他們的神通在哪裡?”這名公務員說。

“平心而論,在一個正常的職業環境中,如果官員們沒有特權,沒有區別於其他社會人羣更高的福利、地位和權力,那麼,人人都能夠平等地享受社會職業所帶來的生活樂趣,某些官員子女子承父業也就不可能演變成一種‘仇官’的社會心態。只有當某些官員子女的成長,成爲一種破壞社會公平和法治精神的官場體制或官場形態的時候,纔會觸及社會最敏感的神經,並飽受輿論的指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青苗說。

“隨着某些官員子女的上位,社會上的機會似乎越來越少,低收入人羣躍升到中產人羣、中產人羣躍升到富有人羣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僅有的幾個上升通道也機會渺茫。”有專家提出。

據瞭解,早在數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中國當代社會流動》這一研究報告中就提出,處於經濟社會位置較低層級的子女進入較高層級的門檻明顯增高,兩者間的社會流動障礙在強化。

第四頁:公開+迴避 公職招錄積弊亟待清除

推薦閱讀:

公務員終身收入超千萬 我得奮鬥100年

瘋狂記者轉而考碗:拿公務員考試賭明天

揭秘各行業年終獎 曝公務員不足一萬

公開+迴避 公職招錄積弊亟待清除

“我國公務領域裙帶關係現象還存在一些問題,其弊端正在一一顯現。某些官員子女憑藉父輩的權力獲取利益這一現象從法律意義來講,不僅與現代憲法精神背道而馳,而且也是對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一種背離。”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說,她習慣將憑藉父輩的權力獲取利益的人羣稱之爲“權貴二代”。

林喆認爲,就現在普遍受到關注的“權貴二代”問題來看,其出現已不是個別現象。尤其是在我國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進入官場或事業單位“吃財政飯”早已成爲大多數人的首選。由於官場職位稀缺,競爭人數衆多,就造成往往只有當地權貴子弟才能被選拔到比較重要的崗位。

對於治理這種現象,林喆認爲,應該從公開和迴避兩方面入手進行制度建設。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監督到位。制度上需要加強監督,加強單位內部的監督,讓沒有利害關係的人員參與到招考中來制定程序,這樣就很難鑽空子。監督者不應該僅限制在本單位的人員,還應該外聘專門的監督人員,因爲旁觀者是最容易發現問題的。考試的監考人不能都是熟人,而應該是和本單位沒有利害關係的人員,比如一些學校的老師、居委會的幹部或者是其他行政機關的人員來參與監考,一旦發現作弊現象,不管他是不是官員子女都不要留任何情面。這些是很容易做到的,關鍵是一些人不願意這樣做,不願意做的目的就是因爲有貓膩,想讓招考過程受到控制。”林喆說。

此外,林喆還認爲,應建立官員迴避制度。

“從世界各國反腐實踐來看,爲了保證公民的機會平等,在法律中禁止政府機構中的裙帶關係以及官員爲親屬開後門,建立官員迴避制度,早已成爲一種普遍做法。其中對‘親屬’一詞的解釋涉及了公務員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叔舅嬸姨、侄甥、岳父母、婿媳、姻兄弟姐妹等,涵蓋面很大。”林喆說。

不僅如此,林喆說,在公務人員的聘用及其晉升和報考公務員上,許多國家也沒有對官員子女特殊照顧或網開一面的做法。相反,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或考覈,使一批優秀的人才進入政府部門,保證國家機關內部的純潔,則幾乎成爲大多數國家的共識。

李青苗則提出,撫平社會的裂痕,一要改變產生官員子女憑藉父輩權力獲利的土壤和條件,建立和完善公務員的退出機制,改變公務員一考定終生的職業模式,探索領導幹部“單方退出”機制和任期退出制度。二要建立起鼓勵優秀青年投身產業的政策環境和文化氛圍,從而幫助他們理性地建立起穩定的職業預期,選擇好自己的職業。三要重視收入分配公平問題,重點解決不同社會人羣公平享受社會保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