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E計劃 集氣象微資訊
臺灣成爲「全球學習與觀測裨益環境計劃(GLOBE計劃)」的正式會員,未來將拓展到30所國高中,集結衆多師生收集氣象資訊。
美國在臺協會(AIT)今天宣佈,臺灣從「全球學習與觀測裨益環境計劃(Global Learning and Observations to Benefit the Environment,GLOBE計劃)」的「觀察員」升爲「會員」。
計劃主持人、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沛練表示,臺灣居於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合觀測氣象資訊。冬季的東北季風,會將中國大陸的沙塵暴、日本的污染物帶來;夏季的西南季風,則會吹來東南亞地區生質燃燒的污染物。透過空氣中的懸浮微粒、雨水的酸鹼值,就能觀測到。
GLOBE計劃將在許多國高中設點,林沛練認爲可和中央氣象局的氣象站互補,增加觀測密度。舉例來說,高雄市的小港測站位於空曠地區,量測到的數據,跟都市中的狀況還是有些微差距,這時高雄女中內的測站,就能發揮功能。
林沛練也指出,在全球暖化影響下,未來極端氣候狀況將是研究重點。例如豪大雨的瞬間雨量分佈往往不平均,可能差幾百公尺的地方就差很多,學生收集的資訊會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目前參與GLOBE計劃的6所學校,地理位置都相當有特殊性,師大附中位於大臺北盆地正中心,可觀察熱島效應;武陵高中、高雄女中鄰近工業區衆多,專注空氣污染;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位於臺地,降雨型態與土壤特別;羅東高中可觀測東北季風的影響;嘉義女中則是觀測西南季風。
另外,GLOBE計劃還有「生命教育」的功能。林沛練指出,透過定期收集氣象資訊,可以養成責任及「永續經營」的觀念,即便是颱風天、段考日,也不能中斷。
武陵高中教師莊元玲表示,現代學生坐冷氣車、住冷氣房,夏天外頭攝氏35度,一點感受也沒有,但參與GLOBE計劃,每天正中午在外頭測溫度,就會很有感覺,「讓活在虛擬空間的學生,與自然有所連結。」1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