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還是真有用處?人文社科學院也瘋AI 學者分兩派有異音

因應人工智慧時代來臨,AI熱潮吹進大學人文社科學院。記者林澔一/攝影

因應人工智慧時代來臨,AI熱潮吹進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表示,下學年將加碼開設兩門AI專屬課程。但本報瞭解,文學院內部也有異音,有教授表示,AI應用預計將愈來愈簡單,大學此時反而應加強精緻化的人文學科教育。

一一三學年即將到來,臺大文學院指出,將邀請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蔡宗翰,開設三學分的AI與數位人文研究專題,旨在探討AI技術應用於解決人文問題;再者,也由臺大語言所所長謝舒凱開設三學分生成式AI人文導論課程,強調人文領域應用。

臺大文學院表示,人文教育的新課題是如何利用AI以及與此合作,文學院也將AI視爲文明的參與者,希望透過協作進行跨歷史、跨文明的宏觀思想實驗。

元智大學也將推出全新的人文社會學院必修課數位人文應用,院長劉宜君談到,規劃第一學期認識生成式AI原理,如機器學習、大型語言模型等;第二學期課程以AI應用結合各系專業。

但本報也瞭解,近期學院推動AI學習但內部也有異音,一名臺大文學院教授私下表示,相信未來AI應用將愈趨簡單,變成能簡易入門的應用,如同當年也無需特別開設課程學習使用Google瀏覽器或使用word,不盡然認同AI應用需特別開設課程。

該名教授認爲,大學現階段反而應加強精緻化的人文學科培育,如深度思考、創意。屆時人人都能使用AI,但要知道給予精確的指令、如何prompt,否則是工具人人會用卻難以生成精緻的內容或展現創意。

臺師大國文系教授鍾宗憲則談到,到不必認爲科技會腐蝕人文教育,AI時代如同個人可以隨身攜帶一位助理、一位老師,未來的人文人才不再需要單純的博學強記、背誦,而是能精準下達多層次的指令,透過操作AI達成目標,「倒是可喜人文學科願直球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