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打造一片網絡的“藍天”

偶爾“看一看”、閒時“刷一刷”、隨手“拍一拍”……豐富多彩的互聯網信息,爲廣大未成年人擁抱世界、放飛夢想創造了無限可能。然而,一些“隱秘的角落”同樣值得警惕——網絡沉迷、網絡詐騙、網絡欺凌……如何共同織密保護網,讓廣大未成年人享有更多安全、健康的網絡空間?

2023年12月發佈的《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2018至2022年,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從93.7%增長到97.2%;而且,“觸網”年齡越來越低,小學階段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從89.5%提升至95.1%。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較2023年12月增長742萬人,其中青少年佔新增網民的49.0%。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小,甚至低於3歲。身處網絡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越來越多兒童接觸網絡、從中找尋屬於他們的快樂,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對此,要切實做好預防低齡學生沉迷網絡工作,給孩子打造一片網絡的“藍天”。

“觸網”低齡化凸顯了“00後”“10後”作爲數字原住民在使用網絡工具方面的優勢,但也給傳統的教育方式和網絡安全帶來了很大挑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未成年人可以通過網絡汲取知識、拓展視野。然而在網絡世界色彩繽紛、充滿樂趣的同時,也暗藏風險。青少年羣體社會經歷不足,生活習慣尚處於形成階段,面對開放的網絡,缺乏辨別力和自制力。面對虛擬世界,一些成癮性網絡遊戲、不良小說、互聯網賭博等,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不少自制力稍差的成人都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更何況辨別力、自制力更差的孩子們。

對此,需要推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等網絡環境整治行動的開展,爲未成年人營造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網絡氛圍。貫徹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相關要求,集中整治在首頁首屏、彈窗、熱搜等醒目位置呈現涉未成年人不良內容,嚴管兒童智能設備信息內容安全,防範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對問題突出平臺、機構和賬號從嚴採取處置處罰措施。

要想讓預防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見成效,學校、家庭、社會還需打出“組合拳”,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網絡。家庭和學校都應儘早開展兒童網絡素養教育,並普及網絡安全法治教育。面對孩子對網絡產生的好奇心理,學校和老師應該理性看待,積極引導孩子認識網絡的工具性,讓網絡服務於孩子,方便孩子的生活、學習。家長要儘可能多地陪伴孩子,與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互動,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參加社交活動,開發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對孩子上網時間進行合理控制,加強上網行爲的引導和監管。家長和老師,作爲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引導者,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自制力、自控力,引導他們學會合理使用網絡,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作者系江蘇省連雲港市司法局法制處工作人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31日 第02版

作者:吳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