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多元複雜:講座觀點打架,興趣與就業誰先誰後?

全國20多個省份的高考出分時間都集中在本週。千萬考生走出高考考場無縫銜接進入志願填報的比拼。

紅網評論文章指出,有道是“三分考,七分報”。三年努力一張志願表,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也難怪,無論你付出了多少辛苦在高考上,無論你考出了多麼滿意的分數,無論你花費了多少精力在報考方案上,無論你擬定的報考方案多麼完美,但只要你在填寫志願申請表的時候,出現一點點差錯,那麼,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之東流。因此,不少國人稱之爲“另一場高考”,填報志願千萬要慎重。

文章提到,國人常嘆:高考志願難報。那麼今年將是難上加難。往年只有文理二科,考生可以參考往屆高考生填報的情況,借鑑歷屆考生的經驗,或許就能選擇好專業和學校。今年一些省份實施新高考,全部採用“3+1+2”模式,在志願設置和錄取規則上出現較大調整,這樣,必然會令志願的填報變得頗爲複雜,讓考生和家長難以選擇和定奪。

今年的志願填報應當遵守哪些原則?紅網評論文章指出,首先是詳細地瞭解招生政策,並且要積極關注我國高考錄取的各省差異,明確各省確定錄取的批次和規則,瞭解其招生計劃、錄取政策與規則、錄取時間安排、徵集志願的時間等;其次是深刻準確地瞭解自己——通過自我認知或向老師和家長請教,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潛力做充分了解,集思廣益,思考未來發展道路;最後是對未來的學業規劃與路徑選擇,未雨綢繆,不妨從上大學起規劃學業,是讀完本科就業、還是繼續奮鬥讀碩士、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長江日報》最新報道提到,高考一結束,考生和家長們便遭遇一輪輪志願填報廣告的轟炸。記者調查發現,志願填報服務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費用一漲再漲,家長和考生很容易落入商家制造的焦慮陷阱。在此背景下,又有多款大數據智能填報志願系統入局,給考生和家長們帶來更大焦慮。記者採訪了教育領域專家,專家表示,大數據也並不可靠。

其中,武漢考生熊金戈和父親決意自學填報志願,在網上買了視頻學習志願填報。讓父子倆詫異的是視頻相同內容觀點各不相同,甚至完全對立,結果越看越糊塗。熊父告訴記者,在一款“樑景發高中數學通”的視頻志願講座中,樑景發給出了志願填報的六字訣——不衝、服從、梯度。所謂不衝就是今年從形式上看盡量不衝,衝上可能被調劑冷門專業。而另一款“志鴻說高考”志願填報視頻中,志鴻老師則鼓動考生報志願要勇於衝,並列舉幾個衝成功的案例,一再強調“要衝徹底,不要有所顧忌”。熊父表示,這兩個填報志願的視頻講座每個不到100元,雖然便宜,但越看越糊塗,越看越焦慮。

報道指出,2021年,包括湖北在內的多省份實行新高考政策,不僅高考選科,還採用院校專業組等錄取模式,不少志願填報服務商借此炒作,兜售服務。

同樣針對這門信息服務的生意,這幾天,上游新聞記者走訪重慶市場發現,高考志願填報諮詢費用普遍在5000元以上,由機構根據高考成績結合考生、家長需求提供志願填報建議,大多爲一對一的形式。

報道提到,近九成志願填報相關企業都成立於5年之內。其中,2019年全年註冊超330家志願填報相關企業,2020年新增超550家相關企業,同比增長66.5%。而在2013年前,我國志願填報相關企業年度註冊數量僅爲個位數

而這些才成立不久的機構,水平參差不齊。

“今年一些教育培訓機構也開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業務,還有廣告傳媒公司開設相關業務,一些退休的高校招辦老師、培訓行業名師也在弄。”從事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多年的林先生對上游新聞記者坦言,行業門檻低、缺監管以及統一的標準。

“新高考改革的推進讓高考志願填報更加多元和複雜,這爲高考志願填報市場帶來增量。”光明時評指出,在一直以來人們所信奉的“考得好還得報得好”“不能浪費每一分”的信念加持下,高考志願填報也成了大有學問的一件事。此外,與此相應的是,志願填報服務費近年來也水漲船高。

在文章作者看來,填報高考志願的“訣竅”在於發現自己的興趣,而高價外包的志願填報服務,真能換來最佳答案嗎?且不說,在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不少企業屬於新下場選手,成立時間尚短,員工資質和企業信譽存疑;就算是一些長跑選手,服務時長、專業程度與服務結果也無法對錶、缺乏保障,這一問題早就廣受詬病。而至於不少企業吆喝的“大數據分析”技術或平臺,也無非是對官方公開的各種數據做了進一步的集成優化分析和更爲友好的展示,並無所謂的“內部”“獨家”成分。非要說“獨家”,那也至多是指其數據集成工具的使用體驗,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考生及家長所面臨的信息不對稱的壓力,以及信息過載帶來的焦慮。

文章還指出,考生自己的興趣何在,如果考生及其家長都不明就裡的話,那麼,所謂大數據又如何能夠發現?就在日前,面對市面上出現的“高價志願填報指導亂象,教育部發布專門預警,明確目前沒有任何招生考試機構、高校與社會機構或個人開展高考志願填報指導的合作,提醒考生和家長不要輕信所謂的“天價”志願填報指導服務。最具溢價性的宣傳噱頭被這樣直白地拆解,一些志願填報服務企業的騙局或將無以爲繼。

文章最後提到,購買專業合規的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無可厚非,但並非所有服務都可以完全外包。在一些高考志願填報案例中,出現最多的是分數,出現最少的則是能標定個體的那些有生命氣息的特徵,比如興趣、愛好、職業規劃等等。就算如此志願填報一分都不浪費,那也是分數的最佳歸宿,並不一定是作爲活生生的個體的最佳選擇。那些社交平臺上關於“小鎮做題家”的吐槽或自嘲,有一部分或許正是高考志願填報過於追求實用主義的結果。參考而非完全依賴,或許是學生和家長面對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更妥當的態度。

責任編輯: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