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加班內卷之後,他們做出了全球第一大的公司
不加班,也能做出全球第一的公司。
文 | 華商韜略
員工那麼“懶”,微軟還那麼有錢,還能引領創新。這不合常理啊!
2008年,張一鳴在酷訊擔任經理,手底下40名員工,讓他感覺遇了管理瓶頸。於是他跨過山河大海,成爲了一名微軟員工。
張一鳴本意是去學習大公司管理,但僅僅半年就選擇了離開,說起在微軟的時光,他用了兩個字形容:無聊。
“半天工作,半天看書,工作沒有很多挑戰。”張一鳴說。
覺得微軟工作太輕鬆,無聊的,遠遠不只是張一鳴這種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業的人。
曾經有一位朋友講,“剛入職微軟的那個組太閒了,組長基本上很少見到,偶爾來一次也是都在談滑雪等娛樂。”
後來這位朋友轉去了另外一個組,理由是嫌這個工作太閒,影響個人職業發展。而另一個比較忙的工作組的狀態是這樣的:每天早10晚5,七小時工作制,還拿着當地最高時薪。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IT圈,微軟、英特爾、EMC被稱爲“三大養老院”,工作清閒,員工“很懶”。
2020年,微軟日本宣佈上四天班休息三天,集體開啓了“三休制”。這周,微軟旗下領英宣佈全員帶薪休假一週,不是法定節假日休息,也不是爲了規避勞動監管,僅僅是爲了心情愉悅。
微軟還允許部分員工定期在家自由工作,每週不超過50%的工作時間。如果經理批准,甚至可以永久遠程工作。微軟會爲永久遠程工作的員工支付在家的辦公費用。在家工作久了想回辦公室工作也沒事,微軟有隨時可用的辦公室臨時空間。
▲微軟位於美國華盛頓州Redmond的硬件實驗室,允許在家辦公
然而,很懶的微軟,卻創造出了驚人的業績。
微軟目前的市值爲1.93萬億美元,相當於三個阿里巴巴(6618億美元),五個字節跳動(4000億美元)。再上漲5%,這家科技巨頭,可能會加入蘋果的行列,躋身2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
實際上,2020年2月11日,微軟曾一度超越蘋果,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微軟在傳統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市場佔有率最高,均在97%以上;其創新業務雲計算、AR業務和遊戲業務也持續領先。
雲計算方面,財富500企業中95%企業使用微軟的微軟Azure智能雲服務。
AR方面,微軟在本月初拿到一份220億美元的訂單。IDC報告顯示,全球AR市場相關支出規模在2020-2024年的5年預測期內將達到54%的複合年增長率,超700億美元。
遊戲方面,微軟還是全球三大主機遊戲廠牌之一,其Xbox主機市場佔有率接近三分之一,達到26%;PC遊戲更是一家獨大。
2020年3月,微軟收購了知名遊戲巨頭B社母公司Zenimax Media。B社擁有《上古卷軸》《輻射》《羞辱》等多個全球知名的3A大作,在遊戲行業影響力巨大。此次微軟收購案引發行業震盪,甚至引來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歐盟的聯合審查。
▲微軟獨佔遊戲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微軟那麼懶,怎麼還那麼成功有競爭力?還能引領創新?
罵員工摔手機、記車牌防早退,微軟並不一直是公司治理方面的“好好先生”。
早期創業階段,微軟對待員工並不友好。員工不僅需要高強度工作,還面臨隨時隨地被人格侮辱的窘境;中期成長階段,微軟遭遇多起反壟斷調查,進軍互聯網失利、業績壓力大,導致其對員工的要求更加變本加厲;後期業務轉型階段,微軟除了給競爭對手拍負面廣告到處點火,還靠摔自家員工的手機上了熱搜榜。
在C《荒島唱片》節目的訪談中,比爾·蓋茨承認在微軟創立初期,自己“對待工作很狂熱”,這對同事來說是一件不幸的事。
BB
1975年微軟剛剛成立,公司尚處於起步階段,只有爲數不多的幾個員工。
比爾·蓋茨爲了提高效率,不僅自己日夜顛倒、吃住在公司、衣服幾個星期不換,還把自己近乎瘋狂的工作習慣強加給了員工。有段時間,比爾·蓋茨甚至靠記員工車牌來控制員工上班時間,防止遲到早退。
“我知道每個人的車牌,所以只要看一看停車場,就可以得知員工的上下班時間。”比爾·蓋茨說。
▲紀錄片《解碼比爾·蓋茨》中提到,儘管很忙,但他還忙裡偷閒保留着兩大興趣:公路飆車和看脫衣舞
比爾·蓋茨工作起來不是人,但在他看來,他的一個客戶更慘無人道,連工作狂都受不了。那個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蘋果創始人喬布斯。
那個時候蘋果2需要一套辦公軟件,比爾·蓋茨起早貪黑爲其編寫最早的Word、Excel等辦公軟件,但常常遭遇喬布斯瘋狂催促。
蓋茨對喬布斯的評價是,“對待工作很狂熱”“對我要求嚴苛”。
當工作狂遇到工作不要命的人,尤其兩人都是科技公司創始人的時候,手下員工就遭殃了。
《硅谷傳奇》中介紹,喬布斯早期對待員工脾氣暴躁,還坑了聯合創始人沃茲尼克一些股票。
比爾·蓋茨參加產品評議會,以罵人爲樂,員工甚至以他說“fxxk”的次數,來作爲評價自己產品設計能否順利通過的依據。
微軟工程師波爾斯基,曾在自己的博客中談及比爾·蓋茨這樣寫道:
“他並沒有真正想審查你的設計,他只是想確信你已經掌控了它。按照他的一貫標準,他會提出越來越難的問題,直到你承認你不知道,然後他就可以罵你毫無準備。如果你能夠回答他提出的最難的問題,之後會怎樣?沒有人真的知道。因爲從來沒有人做到過這一點。”
比爾·蓋茨罵人是一視同仁的,不僅罵員工,也罵聯合創始人史蒂夫·鮑爾默。媒體曝光的多封工作郵件中,比爾·蓋茨和鮑爾默的對話可以用“言辭激烈”來形容。
在罵人文化的薰陶之下,尤其是鮑爾默接棒微軟CEO之後,也開始變得歇斯底里。
2009年9月的西雅圖,天乾物燥,一點就着。微軟正經歷着Windows Vista換代失敗,Windows Mobile被谷歌和蘋果移動操作系統打壓,就連Zune這樣的音樂播放器也賣不過iPod。更鬧心的是,眼紅蘋果iPhone的微軟,一年內發佈了兩代多媒體手機Kin1和Kin2,生命週期總共賣了誇張的……500部。
當年9月14日,鮑爾默在微軟的一次內部會議上,砸了員工一部手機。
當時,鮑爾默剛進入會場,他像以往一樣活蹦亂跳。但當看到有人用iPhone拍照時,鮑爾默衝過去搶下iPhone,對着它開始嘲笑,然後扔在地上,用腳做踐踏狀。
鮑爾默還曾向員工摔過椅子,甚至因爲一名高管跳槽至谷歌而破口大罵:“我要活埋谷歌CEO埃裡克·施密特!我要消滅谷歌!”
暴躁文化也延續到微軟員工的職業習慣中,以至於微軟的Windows 10 Dev Build 21313版本升級中,工程師在更新頁面寫道:“正在配置更新、請勿TM關閉計算機”。
時至今日,當比爾·蓋茨變成一個慈眉善目的糟老頭子時,他開始反思自己與員工的關係:
“我必須要提醒自己,不能再用我的標準來要求員工努力工作了。”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微軟50年的歷史,從公司治理災難到現在的“養老專業戶”,與其說是微軟主動選擇爲員工謀福利,其實是被逼無奈。
根據歷史學家托馬斯·麥克勞的研究,1897-1904年,4227家美國公司合併成257家。到1904年,大約318家托拉斯控制了全國製造業資產的2/5。此後美國經歷了三次反壟斷浪潮,每一次反壟斷都促進了員工福利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同時促進了新的技術進步。
1890年第一次反壟斷浪潮中,美國頒佈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洛克菲勒、摩根家族等一批托拉斯被拆分,福特、雪佛蘭等當時的新公司得以發展,“八小時工作制”等制度開始執行。
1970年第二次反壟斷浪潮中,IBM和AT&T等電信巨頭被處罰,險些被拆分。這兩個公司分別向市場放開了壟斷技術,並改正了惡性競爭和捆綁銷售行爲。技術開源使得微軟、英特爾、惠普等公司獲得了發展,電信行業被人詬病的加班過勞等現象得到改善,扁平管理、靈活上班等制度隨着硅谷的發展開枝散葉。
1998年,屠龍騎士微軟長成惡龍,利用操作系統壟斷優勢染指瀏覽器市場。直到2008年穀歌的Chrome瀏覽器發佈後,才終結了IE瀏覽器十年的霸權。正是這十年,美國前期的互聯網優勢消耗殆盡,中國、印度、韓國等互聯網企業大發展,臉書、亞馬遜等開始崛起。
喪失壟斷優勢的微軟發現,原先通過壓榨員工提升規模進行壟斷獲益的方法不再適用。而管理相對寬鬆的臉書等互聯網公司正在大肆搶奪自己的人才。方法簡單粗暴:更高的薪水,更低的工作時間,更靈活的用工制度。
硅谷在員工福利上進入了良性循環:人才有限,但業務擴張卻是無限的。爲了得到人才,各家公司開始不遺餘力地提升員工福利。
比如,谷歌爲員工專門修築了自行車專用跑道;臉書擴大產假,男性員工也有4個月假期;蘋果公司則爲女員工冷凍卵子提供了高達兩萬美元的凍卵費。
微軟除了有錢別無所長,所以面對各大互聯網公司員工福利競爭,微軟用”鈔能力“打敗了硅谷科技公司的市夢率。
歸根到底,微軟提升員工福利和公司治理水平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方面,微軟傳統業務被反壟斷鐵拳套上枷鎖,很難再有所突破,繼續壓榨員工失去意義;同時,微軟新的業務增長點在雲計算、AR、遊戲等創新領域,提升效率、發展創意比人海戰術、加班狂魔更能提升生產力。
另一方面,過去十年,傳統科技公司遭遇新的互聯網企業衝擊,微軟需要借員工福利招攬人才;歐美日等發達市場少子化問題嚴重,沒有人口紅利和工程師紅利,這在客觀上提升了員工與企業博弈的籌碼,因爲無人可用。
此外,由於苛刻的美國《勞工法》與《就業法》等法律,微軟等大公司面臨鉅額勞資訴訟賠償。無數維權律師借勞資糾紛,謀取天價勞動補償;工會制度在美國根深蒂固,工會甚至會免費爲勞動者提供法律援助,藉以向企業索取調解費用。
無論硅谷公司還是國內公司,如今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大公司病:
意義不大卻沒完沒了的會議和PPT總結,看似嚴格管理實則降低效率的層層審批,員工表面上在加班努力,實則在重壓之下人浮於事、好逸惡勞。
這種病治無可治,使得公司臃腫,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硅谷發明了各種管理工具如KPI(關鍵績效指標)、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敏捷開發、車庫計劃等,但收效甚微。
微軟與IBM也一樣,在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產生了大公司病,各部門各自爲戰,公司政治掩蓋了客戶的聲音,反應不再敏捷。與新興公司相比,差距肉眼可見。
IBM的解決方法是裁員、裁撤業務,把公司規模控制在一定範圍,減少層級,使業務更加靈活。微軟選擇直接面對,2011年左右,現任CEO納德拉從阻力最小的技術層入手改革,最終對企業文化、公司治理進行了全面改革。
納德拉治下的微軟最成功的部分是,打破部門壁壘,打破小圈子,但沒有對原有的部門體系一票否定。
按照科斯的理論,當組織足夠大的時候,每個部門之間都實質上存在着一個“企業的邊界”。這是實際存在的社會學現象,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微軟實際上默許了部門壁壘和派系林立,因爲這是不可能消除的。就連比爾·蓋茨都說,“公司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我不得不放鬆這種標準。”
微軟提出的策略是“公司服務員工成長”:工程師要酷,那就創造條件讓他酷;按部門找人太繁瑣,那就按具體職能找人,自己對自己的業務負責,而無需對部門領導負責。
微軟實際上並沒有對傳統的部門層級體系動刀子,而是將權力賦能給底層員工,反而目標更容易達成,在公司層面提升了效率。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員工就像一個拉緊的彈簧,公司需要他們全力以赴去贏得市場;而對大公司來說,再像創業公司一樣把員工當彈簧,拉太滿最終就彈不回去了。
比如,微軟日本“上四休三”的制度實行後,微軟表示其勞動生產率與去年相比提高了39.9%。在拉長用工時間與提高生產效率之間,微軟選擇了後者。
以微軟的經驗來看,鮑爾默治下的微軟員工沒少加班,但公司業績增長不多;納德拉治下的微軟員工幸福感很高,但不妨礙微軟市值逼近兩萬億美元。
微軟將公司治理體系的經驗總結爲三條:
第一、提升員工福利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反不是倒過來;特別是高科技領域和創意行業,效率比單純加班更重要;
第二、大公司病不可能消除,但是可以順應;
第三、公司治理水平取決於高層水平,別指望中層和底層,他們沒有義務爲公司文化作貢獻,決定員工加班與否的最終決策者依然是創始人和高管團隊。
去年以來,在OpenAI的持續加持,以及自身對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的不斷加碼發力之下,微軟不但重新回到歷史高光,而且創造嶄新的紀錄,一年內股價再翻倍,以超過3萬億美元市值超越蘋果,成爲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
這證明了上述三條的有效性,也證明了創新與效率,可以來自不加班和反內卷。
當然,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參考資料】
[1]《比爾蓋茨自曝創業初期工作狂,記車牌查員工出勤》中國新聞週刊[2]《亞馬遜員工組織下週網上罷工》新浪科技[3]《美國如何反壟斷》首席財經觀察[4]《微軟官宣B社遊戲Xbox獨佔!PC玩家未來或成最大贏家》騰訊網[5]《蓋茨稱在國會作證的科技高管讓他想起自己的經歷:“我祝福他們”》Squawk Box[6]《入口之爭:瀏覽器的戰史與未來》虎嗅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