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說中國產能過剩前看看貿易數據”

來源:環球時報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用一個詞解釋中國出口“激增”:“全球南方” 與西方政策分析師口中流行的說法相反,中國並不存在“出口激增”。中國對發達市場的出口幾年來變化不大,但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出口翻了一番。

中國不僅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出口總額空前增長,而且對“全球南方”各個地區的出口也同步增長。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成功部分反映出一種新的貿易模式,它是由特朗普政府2019年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造成的。中國將零部件和資本貨物運往墨西哥、越南、印度和其他國家,這些國家再將其組裝成成品銷往美國。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均發表了研究報告,認爲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中國的供應鏈。

隨着中國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出口增加,美國從“全球南方”國家的進口也在增加。中國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出口從2020年的每月約900億美元增至目前的每月1500億美元,增加了600億美元。其中約一半即300億美元,表現爲美國從第三國的進口增加。也就是說,中國對“全球南方”國家出口增長的約一半與中國供應鏈延伸至發展中國家有關,另外一半則來自過去幾年中國佔據主導地位的行業,如電動汽車、光伏產品、數字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和電子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貿易的這一重大轉變——就絕對值而言,是迄今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的發展——幾乎沒有得到美國分析人士的評論。

美國不少政策研究機構都認可有關中國的一種看法,認爲中國即便沒有危機也是在衰落,美國對先進芯片出口的限制將挫敗中國的科技雄心。而事實證明,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實際上,中國不僅繞過了科技制裁,還繞過了美國的關稅。中國早有計劃,即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本國工業化的一些方面複製到其他“全球南方”國家。

2015年,我和一個墨西哥外交官代表團參觀了華爲龐大的深圳總部。我們參觀了他們的產品線,並聽取了一場講座。當時,我問華爲是否專門爲這次會議準備了材料。他們的回答是:“不,我們爲100個國家制定了數字計劃。你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查到。”

簡而言之,中國在“全球南方”國家的出口成功堪稱出奇制勝。美國分析人士在這個話題上的沉默不僅僅是無知或懶惰的表現,也暴露出美國人不願承認災難性的集體政策失敗。

特朗普政府停止向中國出口先進芯片。美國分析人士認爲,如果不能獲得先進的芯片,中國將無法推出全國性的5G網絡。幾年後,中國建成了約360萬個5G基站,而美國僅有10萬個。2022年,華盛頓動用“核選項”,限制所有中國企業獲得先進芯片和設備。一年後,中國企業推出了5G智能手機,其先進的5G芯片是在中國生產的。

美國政策界無法承認自己集體犯了災難性錯誤,並試圖對中國的成功作出解釋。這就是美媒撰文稱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且世界受“第二次中國衝擊”威脅這一說法的動機。

“第二次中國衝擊”這一說法的問題在於,中國對與其直接競爭的發達國家市場的出口不是增加了,而是減少了,而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出口大大增加。這些國家對中國便宜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寬帶基礎設施需求幾乎是無限的。

渲染這種觀點還不如看看貿易數據,並得出結論: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是一個恥辱性失敗。(作者大衛·戈德曼,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