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黃店拒陸客 吃頓飯要先表身分

3月3日,在港鐵中環站和香港站之間的通道,許多香港市民戴着口罩。(中新社

1月26日,香港旺角山東街一帶連續第二日有黑衣示威者堵路,警員趕至現場拘捕多人。(中新社)

香港「黃店光榮冰室。(取自新浪微博@李元芳星球

香港自去年爆發反修例風波,出現不少支持示威者、拒絕陸客的「黃店」,令港人因政治傾向產生族羣分歧。最近因新冠肺炎疫情,歧視陸客的行爲更爲明顯,也令有識之士慨嘆,這還是當年那個海納百川東方明珠嗎?

多維新聞香港專欄報導,光榮冰室原本就是知名「黃店」,今年初,因特區政府沒有在疫情蔓延時對大陸全面封關,便主動貼布告「排拒內地客」。一名來自大陸的香港教育大學講師,帶朋友前往消費遭排拒,讓香港人的「內地歧視」爭議再掀風暴

點餐只限粵語英文

光榮冰室原本公告「只招待香港人,點餐只限粵語及英文,普通話暫不招待」,之後又補充「歡迎臺灣朋友」。但此公告疑似受到檢舉,被平等機會委員會警告有歧視之嫌,光榮冰室將公告改爲「本店職員只懂廣東話,亦不會解釋餐牌,不便之處,敬請見諒。」旋又在冰室臉書上表示「不會普通話不犯法吧!」

反修例餘燼仍在

一名自2008年便赴港求學,且已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的香港教育大學講師黎明,帶着一羣大陸朋友前往光榮冰室用餐,刻意使用普通話點餐。在其中一家分店的點餐過程順利,但在另外一間分店,幾名店員明顯聽得懂普通話,卻接連以「我不會普通話」拒絕任何溝通,只給了紙筆,要黎明等人自己點餐。

黎明將此事發表在粉絲專頁與媒體平臺上,引來光榮冰室回擊,批評黎明等人明明會講廣東話,卻硬要用普通話「臥底釣魚」,不少網友也在黎明的臉書上留言抨擊。

有些人認爲防疫難題當前,店家的行爲純屬自救,但更多的留言內容是「不想講普通話不行嗎」、「在香港還不講廣東話,根本不當自己是香港人」、「自由市場商家本就能自己選擇客羣」,更甚者把黎明的做法評爲「大中國霸權對香港的壓迫」。

許多香港人認爲,「港府不願全面封關,我們只好自己抵禦病毒來源」,認爲拒絕陸客是爲了防疫,不涉及歧視問題。但每天在陸港間往返的人士有8成以上是香港居民,且香港早已爆發社區感染,85例確診個案中,僅7例是非香港居民。

所謂防疫只是表面上的理由,真實情況是反修例的餘燼仍在,香港人餘怒未消,把對港府及北京中央的不滿轉嫁到所有大陸人身上。香港人真正的恐懼,是怕淪爲「中國普通的一線城市」,怕一國兩制會變成「一國一制」。於是把貧富間的矛盾,轉向爲新移民稀釋掉既有資源,歸納爲陸港交流的苦果

諷刺的是,黎明移居香港多年,2014年十分支持當時的雨傘運動,去年6月參與反修例抗爭,在絕食90小時後被強制送醫。與香港人結婚、在香港11年且取得永久居留證、還支持香港的社會運動,這樣的經歷與身分,理應被香港人接受並且認同。卻因她說普通話,而被視爲拒絕接待的內地人。

多元的香港還在嗎

連她這種落地生根且共用香港價值觀的內地人,都有可能受到區分歧視,更遑論單純的遊客或剛來的港漂,面對的可能是更加嚴苛尷尬的對待。

如果連吃一頓飯,都要先分辨是香港人或內地人,那香港社會就明顯陷入充滿偏見的情緒漩渦。這不僅對香港無益,也會將原先理解香港反中運動的人推開。

就像香港現在盛行的「黃色經濟圈」,羣體日漸窄化,過去素以多元文化與價值共榮而自豪的香港,多元包容的城市特色因此消亡。

小靈通 黃店

香港反修例運動中,反對警方使用暴力執法,以及反送中支持者發起的黃色經濟圈。意指只到彼此認同的店家消費,這樣的店家在廣東話中稱爲黃店;反之,支持警察、支持港府政策的店家被稱爲藍店。(洪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