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嚴重如砂礫磨眼!北榮研究證實中醫針刺「2穴道」可改善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圖/臺北榮總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乾眼症患者的不適感十分難耐,特別如果是俗稱乾燥症的修格蘭氏症,乾眼情況更是有如砂礫持續摩擦眼球。臺北榮總今(29)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針對風池與攢竹兩大穴位進行鍼刺治療,可以讓淚液分泌量顯著增加,乾眼患者可重新擁有「舒適溼潤」的眼睛感受。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示範針刺治療。(圖/臺北榮總提供)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指出,乾眼症與修格蘭氏症候羣是一類難纏且深具挑戰性的慢性疾病。而修格蘭氏症候羣的眼乾(淚液分泌小於5mm)又遠比一般乾眼症(淚液分泌小於10 mm)嚴重很多,患者飽受眼乾、灼熱刺痛、視線模糊折磨,甚至每日反覆使用人工淚液仍難以舒緩症狀,長期下來,不僅無法專心工作,連與家人相處時也時常感到痛苦不堪。

研究團隊長期投入中西醫改善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整合性治療方案,更進一步發起以「針刺療法」爲核心的突破性臨牀試驗。張清貿指出,研究針對100名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患者,分別進行風池(GB20)與攢竹(BL2)兩大穴位的針刺治療,並與常規西醫治療進行對照比較。

試驗結果顯示,風池及攢竹穴的聯合針刺療法施針15分鐘後拔針,即可觀察到患者的淚液分泌量顯著提升4 mm,眼乾症狀明顯緩解,治療持續至8周後,改善效果更爲顯著且穩定至8mm,幫助患者得到立即性以及持久且穩定的改善。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團隊與病友林小姐(左2)合影。(圖/臺北榮總提供)

張清貿分享收治個案林女士,她確診格蘭氏症已將近二十年,在接受治療前淚液分泌幾乎爲零,乾眼症的症狀時不時的發作,不只是眼睛酸澀、疼痛破皮,甚至引發頭痛的症狀,多次嘗試人工淚液,仍然無法獲得持久的緩解,工作與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而在接受中藥與鍼灸治療後,口眼乾燥部份獲得極大的改善,尤其是淚液分泌可以從0達到9 mm,讓她非常的感動。

研究團隊曾於去年首度發表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的整合性治療方案,以「中藥複方SS-1」對免疫系統的調控及淚液分泌的改善效果,及「春雨清化飲」中藥茶包能顯著提升淚液分泌量,現在於「針刺治療」上又有新的進展,成果正準備結案投稿國際期刊。

「乾眼症與修格蘭氏症的患者不應放棄治療」張清貿指出,本次研究象徵着中西醫結合治療在慢性疾病中的嶄新突破,針刺與中藥療法各有其優勢與特點,在嚴格科學設計的前提下,中西醫互補互助,爲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治療乾躁症常用的中藥材。(圖/臺北榮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