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眼亞洲/熊本熊VS高雄熊 反正樣子都長得差不多?
▲「高雄熊」撞臉熊本熊?高市觀光局:意涵差很多啦。(圖/翻攝熊本熊、高雄熊臉書)
作者/陳慶德最近瀏覽朋友FB、網頁,總是會看到下樓梯時,一個萌狀跌倒在地,或者是在搗糕時手套掉落、拍攝廣告時,在廚房因爲鍋燙而大秀一場的黑熊出沒,原來是流行到臺灣的日本文化圖騰--「熊本熊」。
那麼,我們國產的「高雄熊」呢?
根據《ETtoday東森新聞雲》的報導「高雄熊撞臉熊本熊? 觀光局:意涵差很多啦」,臺灣高雄市觀光局推出了新的觀光代言人「高雄熊」!只見「高雄熊」胸前有着象徵臺灣黑熊的V字白領,與腳上的客家花布,讓許多民衆直呼「超可愛」,而在一片稱讚聲浪中,也有民衆質疑,這隻「高雄熊」似乎與日本熊本縣的吉祥物「熊本熊」有點相似,「根本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對此,高雄市政府觀光局表示,會選「熊」作爲代言人,其實是有典故的:「野生臺灣黑熊最後被人發現的地點,就在高雄藤枝,且高雄拿『熊』來做代言人,其實是很具說服力的」。
▲高雄熊胸前有着象徵臺灣黑熊的V字白領,腳上還穿着客家花布褲。(圖/翻攝高雄熊臉書)
但是可惜的是,高雄市觀光局自己也注意到,當初在徵選高雄觀光局代言人時,就知道可能會產生「撞臉」的疑慮,但因爲熊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又要讓它可愛化」,纔會讓民衆產生錯覺(?),不過,觀光局特別強調,「『高雄熊』與『熊本熊』所代表的意涵,其實很不一樣。」
作爲非黑熊專家的筆者,也無法正確得知,「野生臺灣黑熊最後被人發現的地點,就在高雄藤枝」這一點是否正確,但是光就高雄觀光局發言來看,選擇用跟「高雄(熊)」相呼應的「熊」當作觀光局代言人,相較於「熊」本縣選擇「熊」來當象徵物,似乎都是抱持着同樣的看法來打對臺。
但是讓人擔心的,作爲行銷手段、曝光率,高雄熊遠遠低於熊本熊的現象,如果高雄觀光局以「熊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的論述(?)來自圓其說,着實令人擔心。
▲熊本熊的行銷手法和曝光度,都遠高於高雄熊。(圖/翻攝自熊本熊臉書)
如果CK表來到臺灣,變成OK表、Swatch表來到臺灣,變成Switch表的現象,以「手錶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作爲論述,是否可行?
如果黃色小鴨來到臺灣,變成薑母鴨的現象,以「鴨子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作爲論述,是否可行?
如果日本文化圖騰三根頭髮的酷企鵝,來到臺灣,變成四根頭髮的酷企鵝的現象,以「企鵝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作爲論述,是否可行?
如果鱷魚牌的衣服,來到臺灣變成不知是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的鱷魚的現象,以「鱷魚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作爲論述,是否可行?
如果Nike的球鞋,來到臺灣變成Mike的現象,以「球鞋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作爲論述,是否可行?對於這些現象,我們當然可以以負面言語--抄襲,或者是正面言語--致敬,或者是中性言語—模仿、借用來解釋這些現象,但是深層的問題,爲什麼總是每隔一段時間,此(抄襲、致敬、模仿、借用)的現象流竄在臺灣島內?當然就本文的「熊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這一語,似乎很難歸化到上述任何一項,因爲究竟是對於高雄熊的設計論述的強度不夠?還是根本沒有論述呢?
且在高雄觀光局遴選觀光代言圖像時,就知道可能會產生「撞臉」的疑慮,卻沒有盡力去避免,導致這樣「有爭議」的熊還是出現了。看着熊本熊在日本有效率的強力行銷下竄紅、在網路世界的大力跑跳,我們擔心在「熊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此一論述誕生下,包着客家花布、畫上象徵臺灣黑熊的V字白領「高雄熊」未來的下場。
如果,「熊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邏輯成立的話,那麼我想應該可以創造出好幾十只熊吧?
諸如下方的左邊的熊去掉熊掌,也可以當作某縣市的代言熊,當有人質疑的話,請以「代表的意涵,其實很不一樣」一語來回應之;而右邊的熊只要去掉紅潤的雙頰也可以當作某縣市的代言熊,反正「熊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
▼沒有熊掌的高雄熊和沒有腮紅的熊本熊,似乎都長得差不多...(圖/翻攝熊本熊、高雄熊臉書)
●作者陳慶德,南韓國立首爾大學,西洋哲學組博士候選人,主攻「現象學」。着有熱銷《揹包韓語》、《首爾大學博士生的韓語文法筆記》(聯經)、《韓語超短句》(統一)、《韓國人入門》(五南)、《無鏡の國度—臺灣人「借」的意識》(唐山)等系列韓語、文化詮釋書籍,目前在兩岸三地已計發表文字200萬字,40本作品。常出沒《故事》、東森新聞雲【fun眼亞洲】專欄,目前沈溺於神話世界、翻譯理論分析,以及雙週星期三【再寫韓國】亞洲文化差異詮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