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外遇賭博...她苦熬20年決定離家:不想讓女兒複製人生
「我原來要等到老三大學畢業之後才離開,但是他今年才高一,還要七年,我等不下去,還是離開了孩子。」
在母親節前一個星期,眼前這位工作女性,我們初見面不到五分鐘,她自來熟地談起二十年婚姻的苦熬,我有點介入過深的尷尬,不知道接着該說什麼,又覺得該說些什麼,於是問她,都拖了二十年,怎麼突然有勇氣做成決定?她的回答,像一拳打在我的胸口,她說:
「兩個女兒到了談戀愛的年紀,我不想讓讓她們複製我的不快樂人生。」
母親不快樂,我也不應該快樂
她之所以有這個擔憂,是因爲有一次聽到從藝人轉身投入身心靈領域的賴佩霞說,小時候母親由於婚姻受創,沈溺在陰鬱的情緒裡,與母親相依爲命的她心裡很難受,覺得母親那麼不快樂,自己也不應該快樂、不值得快樂,因此守着母親,靜靜在一旁陪伴着,到現在都記不得成長中的少女時期有哪個時候是快樂的。
聽完賴佩霞的自述,她發現,自己也是這樣子。每天苦着一張臉,沒有人可以述說心中的苦,便拉着兩個女兒抱怨丈夫外遇、賭博、不負擔家計,以及夫家對自己的不平等待遇,女兒小時候還會跟她一起哭、一起罵、一起抵制夫家,但是青春期之後不同了,會發瘋似的對着她大吼大叫:
「不要再抱怨妳的人生!丈夫是妳選擇的,婚姻是妳決定的,我們是被生出來的,我們纔是無辜的,好嗎?」
慢慢地,女兒們躲着她,跟她不再親密,一回家就關在房間裡,留她一個人在房外,形同被整個家給孤立了,怨恨更深,開始咒罵女兒和丈夫一樣忘恩負義。她爲了孩子,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還要披頭散髮地忙着做不完的家事,一把尿一把屎地把他們撫養長大,結果孩子連聽她說點心事都不願意,讓她寒透了心!她不只身體累了,心也疲憊了,就這樣又過了一些年。
▼家暴示意圖。(圖/視覺中國CFP)
懂事乖巧的孩子,糾結最深
去年她終於醒過來,與丈夫辦妥離婚之後,搬出家裡,一個人住在外面,維持和孩子一個月吃一次飯的關係,起碼孩子在看到她的時候,少了些愁苦,多了些可以說笑的話題,孩子不必再籠罩在龐大的陰影裡。
這樣的糾結,在很多家庭上演着。不少婚姻不幸的女性,在情感上依賴着孩子,對於個性外向的孩子還不太構成問題,但是對於個性內向的孩子,可能就會帶來心理調適的問題。
特別是溫和乖巧、感受細膩的孩子,當母親在稱讚他們貼心懂事的同時,沒有注意到其實彼此的心理系統是相通的,孩子想要保護母親,於是守在母親身邊,有的會變得很宅,可是孩子內心真正想要的是獨立,並不喜歡自己的生活重心只有母親,於是想要掙脫母親的羈絆,卻因爲罪惡感而不敢有所行動,最後有可能用另一種想像不到的方式呈現出來。
《親情救贖》是日本精神科醫科高橋和巳寫的書,主題是孩子的心病是爲了拯救父母。裡面有幾個案例,談的是這個現象,使得我不得不認同母親離開孩子,不讓孩子複製不快樂人生,是做對了!
其中有一個案例是女兒在高一得了厭食症,表面上看起來是女兒生病了,但是醫生告訴母親,要治癒女兒的厭食症,必須從母親下手,因爲厭食症是家庭疾病,追本溯源是母子之間的問題。
女兒厭食症,根源來自母親
母親在女兒三歲時離婚,一個人撫養女兒,必須扛起龐大的工作負擔與沈重的經濟壓力,非常辛苦,母女連心,孩子從小就深刻感受到,因此懂事乖巧。
小學三年級,每天放學後,一個人走一個小時到母親公司旁邊的學校玩耍,靜靜地等着母親下班。直到看到母親,興高采烈地迎過去,母親卻看也沒看她一眼,滿懷心事,自顧自地往前走,女兒也沒過去拉順扯母親的衣裙,只是不支聲,順從地在後面跟着。
從這對母女一前一後的身影,讓人看到的是,她們無言地忍耐生活中的各種苦與難。
可是忍着忍着,忍到了最後,忘了究竟是爲什麼而忍耐,忍耐卻已紮根地成爲生活模式。可是當一個人無法辨認自己的忍耐時,最想忍耐的是什麼?
不想吃東西是人類最大的忍耐,最嚴重的自我壓抑,所以當女兒從母親學習到用忍耐而生活着,忍耐本身成爲目的時,她就患了厭食症。
精神科醫師從母親着手,讓母親認識到,由於自己的忍耐造成女兒的厭食症,母親才記起很多生活細節,驚覺到自己有多麼忽視女兒,她說:「我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光是自己的事就焦頭爛額,想的就是要忍耐過去,心裡太苦了,因此從來沒有問過女兒的心情。」這時候,母親也才明白到,女兒盡了多大的力氣陪伴在身邊,最後她跟女兒說:
女兒感受到母親的理解、懂了她一路以來守着母親的心情,也知道母親從此能夠對人生感到安心,此時此刻女兒終於放鬆下來,厭食症也不藥而癒。
▼親子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讓孩子知道,他們的付出也有意義
母親節到了,願所有在婚姻裡受苦忍耐、或是疲於奔波家庭與工作之間的母親都能夠做到自我察覺,瞭解到孩子要的不只是妳的含辛茹苦、任勞任怨,更多的是孩子還想要妳知道他們也在努力付出中,他們也需要你的關心與致謝。
所以,今年母親節,不論孩子是寫卡片或親口跟母親說「謝謝您照顧我、撫養我」時,母親也別忘了跟孩子說「謝謝你的陪伴,因爲有了你,我真開心,努力也有了意義!」
孩子跟父母是心連心的,當你受苦時,他們也在受苦。所以如果有得選擇,寧願往好處想,讓自己多一點快樂,就可以讓孩子多一點陽光、少一點陰影。
本文原刊登於洪雪珍粉絲專頁,經本人同意授權轉載。作者洪雪珍,專欄作家,職場理念:成功都是努力來的!目前任職yes123求職網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商業週刊專欄作家,曾任職自由時報行銷經理、臺北愛樂電臺行銷總監、聯合報主編。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