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已到來”!高盛王亞軍:全球長線資金正在迴歸
“2023年長線資金的參與度幾乎降到冰點,而今年我們看到國際長線基金從參與數量到認購規模,迴歸趨勢明顯。這意味着全球長線投資者對中國IPO市場的信心在逐步回升。”12月10日,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表示。
在他看來,2024年四季度以來,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融資發生了實質性的復甦,而這種復甦會持續下去。
“風已到來”
從融資規模來看,2021年之前大約12年的時間裡,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的融資額每年大約在800億美元,其間海外資本市場共提供給中國企業約1萬億美元的融資。
不過,在過去兩年調整期,2023年中資海外市場融資額234億美元,相比此前幾乎下跌了80%。
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這一趨勢已經開始發生逆轉。高盛的數據顯示,2024年截至目前,中國境外資本市場(主要是中國香港地區和美國)共融資410億美元。較去年幾乎翻了一倍。王亞軍預計,2025年能夠達到500億~600億美元,較今年繼續增長25%~30%。
“去年年底時,我們看到海外投資在逐漸迴歸中國市場。”王亞軍告訴記者,但真正感覺到“風”來,是隨着國際長線投資者的迴歸。
市場數據顯示,單個項目平均融資規模也出現反彈。2010年~2021年間,中國發行人境外IPO發行規模平均每年348億美元,2022年只有126億美元,2023年進一步降到63億美元,而2024年至今已經反彈至123億美元。
與此同時,王亞軍表示,IPO市場的復甦不僅要看量的回升,還體現在有規模的項目數量在增長。
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中資發行人完成的5億美元以上大型IPO項目達7個,其中美的在中國香港IPO規模達到45.7億美元,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體育在美國IPO募資15.7億美元,順豐控股、智駕科技公司地平線、華潤飲料、智能電動汽車極氪(ZEEKR)以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小馬智行(Pony ai)等均是今年完成的有一定規模的IPO項目。在上述項目中,高盛是唯一在2024年執行了中資企業三大赴港IPO和三大美股IPO項目的投行,並在其中4個項目上擔任首席主承銷商。
此外,“從國際長線基金參與程度、發行項目的數量和規模,以及後市較穩定的表現也可以看出,海外IPO市場已經出現了實質性的復甦。”王亞軍表示。
市場復甦的三個底層邏輯
市場復甦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王亞軍表示,首先是基本面的支撐。自今年“9·24”以來,中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上述7個大型IPO項目中就有4單都是在“9·24”新政出臺後落地的。尤其是12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後,當日熱門中概股集體大漲。
王亞軍認爲,這些是恢復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信心的基本保證,經濟刺激計劃確實改變了他們對中國經濟和股票市場的預期。
第二個原因是二級市場的強勁復甦進一步增強了市場信心。第三個原因是,中國市場的估值相對於海外其他市場有很大吸引力。“目前標普的PE(市盈率)是23倍,MSCI印度市場是24倍,而MSCI中國只有10.5倍。”王亞軍說。
王亞軍認爲,明年IPO市場的復甦將繼續帶動可轉債、再融資市場的復甦。
不過,在樂觀復甦情緒之外,中國的發行人仍需謹慎、冷靜看待市場機會。
“首先,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成功上市,在復甦的初期,海外投資者對上市企業的質量要求很高;其次,要接受新的市場定價,很多人會拿上一輪估值做參考,但市場在調整,如今選擇IPO的企業其估值可能低於前幾輪融資的估值;再次,對發行規模不能有太高的預期,以今年的情況來看,10億美元左右就已經是‘大單’。”王亞軍表示,IPO項目成功的關鍵還是要“抓住”國際長線基金,此外,發行人也需要考慮地緣政治因素尤其是中美關係對境外IPO的影響。
值班編輯:夏木